|
|
|
|
“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上旬。时值春暖日和,百草发青,步游郊野,景色宜人。文人雅士称为“踏青节”。历代留下了不少的名文佳旬。但民间百姓称为“祭祖节”,“扫墓节“(俗称上坟)。自古以来,朝野上下,清明祭祖,四海皆同。巴山地区对“上坟”的时向还有其讲究。 “上新坟”,时在清明前三至五日进行(新坟:指“五服”内的亡亲)。上午,全家人带上供品,纸钱,香烛、鞭炮和铁铲到坟地。先动手整修坟墓,锄草,加土,再摆供品和点烛,燃香、化纸。同时,在每个坟头上压白纸一张,在坟地四周的树枝和荆藤上挂“长钱”(用白纸剪成的长串)。有的还在坟前哭一场,以吐思念之情。 “上老坟”,就是祭祀本族的远祖坟。过去,许多大户族都有“家庙”(祠堂),供俸着历代的祖先牌位。有“老坟茔”和“坟会”、公产、会首。会首由本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每逢年节除负责祠堂的香火外,每到清明节还要筹备“祭祖”的一切事宜。清明这天,族中老少齐集祠堂内,焚香拜祖后同往老坟地化纸、挂钱、拜祭。祭毕,便将带到坟地的肴馔、酒浆、馒头或烧饼分给少家,席地共餐。有的还在祠堂里备办宴席,按户参加一二人赴宴,并议处户族中一些违犯族规的事。如“忤逆不孝者,偷盗淫乱者”等。 据说,寒食扫墓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这只是一种传说,实际是“腊日祭祖”的发展。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