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秦腔属东路风格,唱腔高亢激昂,具有强烈的阳刚之美。在解放前后一个时期内,班社众多,艺人的分布也很广泛。主要的秦腔班社有南洞、沙营村、红岩、王道、亭子巷、庙前、长敖、阳化村、夫南、南洛、五方、桥营、坡上、冯家、西王、东山地、上霄堡和小张村等,但多数都是以自乐班的坐场演唱为主,能经常登舞台表演的只有南洞、红岩、王道、坡上、长敖、阳华村、沙营村、夫南等一部分班社,早期的演员有鹿子(生)王俊明(旦)孙生民(旦)杨志恩(生)临潼(生)党行(生)孟保(生)张朝建(生)孟海潮(花脸)张重山(生)郑海灵(生)郝崇善(净),稍后的有鹏娃,宽忍(旦),鸭娃(旦)王立虎(生)吕占才(旦)黄发全(生)牛平番(生)等等。在器乐演奏方面较出色的有杨存豪、贠光吉、乔易国等。 华阴秦腔班社以演折子戏为主,舞台演出时亦有整本戏的配合。流行的全本剧目有:大报仇、忠报国、抱斗、乾隆让位、回荆州、葫芦峪、吴汉杀妻、伐子都、怀和营、凤仪亭、铡美案、乾坤鞘、出汤邑、五典坡、八件衣、徐州革命、汾河打雁、孙膑坐洞、夜打登州、竹林庵、玉虎坠,反大同、八义图、下河东等。折子戏更多,主要有断桥、烙碗计、柜中绿、三回头、走雪、杀狗、搬窑、别窠、回窑、辕门、斩秦英、沙陀国、杀义、折挂斧、洗衣、四郎探母、斩韩信、劈门、双背鞭、南阳关、悔路、牧羊、教子、打京堂、放饭,挡将、表八杰、罗成捎书、祭灵、争印、祭风、拜台、斩黄袍、黄花岗、打店、全家福、女斩子、杀船、斩单同等等。秦腔虽不是华阴的地方戏种,但它与其他剧种相此,还是处于优势地位。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二十八师所属马荡(秦腔)剧团驻华阴演出,饮誉一时,主要演员有李桂芳(旦)吴艺文(小生)刘光亚(旦)郭兰芳(女、旦)史小君(女、旦)车云亭(须生)陈小霞(女、旦)贺银亮(老旦)雷鸣声(丑)雷光智(生)张建民(净)解放后,由华阴县政府接管,改名为"革新剧团",仍演出秦腔。主要演员有所调整,姚振华、杜建兰等演技精绝,轰动一时,一直到文化革命前夕,演出剧种才改为迷胡。但到七十年代以后,剧团又逐渐地恢复了秦腔演出。近年来,在振兴秦腔的形势下,华阴民间秦腔演出又呈现出繁荣的势头。一九九五年成立了秦腔协会,以后又多次举办"秦之声"群众演唱大赛,先后有一批秦腔新秀脱颖而出,较有影响的演员有张菊玲、张华州、王同生、杨爱凤、张崇山、武风琴、王三莉、姬桂芳等。恢复了秦腔演出。近年来,在振兴秦腔的形势下,华阴民间秦腔演出又呈现出繁荣的势头。一九九五年成立了秦腔协会,以后又多次举办"秦之声"群众演唱大赛,先后有一批秦腔新秀脱颖而出,较有影响的演员有张菊玲、张华州、王同生、杨爱凤、张崇山、武风琴、王三莉、姬桂芳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