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是背靠土崖或石崖,但以背靠土崖为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山式,一种是沿沟式。 靠山式窑洞靠山式窑洞的模式,主要与地貌有关。黄土沟间地地貌和黄土沟谷地貌与黄土土质二者的结合,使这种窑洞多出现在山坡和土原的边缘地区。因此,就必然形成这样的自然环境:背靠山崖或原面,前临开阔的沟川和流水。而这样的自然环境又必然形成后土前水,后高前低,后实前虚的天然形态。一家一户的窑洞组成院落,院落又组成村落。如此,窑洞——院落——村落是相一致的整体。村落整体靠山,院落和窑洞的个体自然也是靠山的。这本来是居民受到条件限制而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省工、省料的选择,而依此模式建窑落村,却成为“风水宝地”,以为是山势好,是吉利的象征。但从人的生理角度讲,前面开阔,远眺有益于“悦目”——视觉的健康保养;从心理的角度讲,背靠大山给人以稳实、牢靠、无后顾之忧的心理影响。更有趣的是,政治术语“靠山”即源于建筑学上的这种环境和态势,足见“靠山”的重要。 因为依山靠崖,有类于靠背椅子的形状,所以合理的布局必然是沿等高线建造。这是指上一下空间而言;而从左一右伸展来看,又必然是顺山势的凹凸曲线或折线排列。因为无论是依山掘成土窑,或靠山箍成石拱窑或砖拱窑,根据土方的加减原理,就近出土,添加了庭院和地坪的宽展度,又大大减少了土方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然风貌,不但获得了人的生存环境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效果,而且以错落有致的窑洞一院落一村落点缀了河山。 靠山式窑洞可以是土窑,也可以是石拱窑、砖拱窑;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长串的、连片的、立体的。总之以背靠山崖为准则。如此,布置几层台梯式的窑洞就成为一种常见的型制。这种阶梯式窑洞的特点是,山体基部突出,渐次攀高渐次收缩,窑洞也自然形成越朝上越收缩的形态。往往底层窑洞的窑脑(俗称“脑畔”、“窑背”)就是上层窑洞的院落,榆林农校旧址和米脂中学多层窑洞群就是这种这样的好处是,节省了空间,不占耕地,延长了使用年限。当然,根据山体坡度的不同,陡坡地段,为了争取空间,也有上下重叠或半重叠者。完全重叠者,成为双层窑,有类于楼房的地层,是“天窑”。榆林市果园塌赵宅的双层土窑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完好。当然,土窑历史最久,而后来类此型制的石拱窑、砖拱窑则更多。 沿沟式窑洞沿沟式窑洞是靠崖式窑洞中的另一种。所不同的是,靠山式是背靠大山,临大沟,而沿沟式则是沿冲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修造的窑洞,原面地区的“窑窠”也是这种背靠原面而面临冲沟或河沟挖掘的土窑。这种窑洞近田,利于耕作,窑脑不但可作上一层窑洞庭院,而且往往是麦场和大路。当然,可以是土窑,也有砖砌的接口(结口)土窑和石砌接口土窑,也有背靠后崖拍券箍成砖石拱窑者。等而下之,也有在半沟崖上修造者。 沿沟式窑洞作为靠崖式窑洞的一种,得避风向阳之利,汲水方便,耕作半径小。沟壑区窑居者多选择此处掘窑或箍窑。 靠崖式砖石拱窑还有一个省料的地方,就是窑掌靠崖,可以不必砌掌,但亦可以顺崖镶掌。反之,靠崖式土窑虽系土拱,为了防渗,却也可以挂上石掌、砖掌。靠崖式土窑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接口土窑,即土窑面以出面石头或砖砌就,从外表看,和砖石拱窑一样,一为令土窑固定、结实,二为装饰,令其美观。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