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是交际往来中首要的一项内容。在紫阳,除非交往很深,平辈之间也不大直呼其名。若是年少者对尊长,更是注意,或“X老师”,或“X叔”等。称呼后未必有别的话要说,仅仅表现遇见了,打声“招呼”。谁若是忘了,长辈会说:“这孩子,没得礼貌,见面连招呼都不打。”有什么话要说,更要先称呼一声,否则紫阳人会斥之为“冒搭腔”,没受到“家教”。与不相识的人说话前,更要按彼此的年龄悬殊喊一声。把老头叫“爷爷”,老太太叫“婆婆”,中年男子称“伯伯”、“叔叔”,中年妇女叫“伯娘”、“婶娘”,男青年叫“大哥”,青年妇女叫“大嫂”、“大姐”等等。因了这种习惯,紫阳人问小孩会不会说话了,也常常换一种说法:“会喊人了吧!”“喊人”,是紫阳的小孩生下后受到的第一项教育。 如果把这称为是礼貌教育,另外一些习惯却是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的。熟人路遇,假如是同方向而行,一方总是要将另一方让在前面走,以示敬重;设若是互不相识,且又是同行在山崖小道上,则自己抢在前面走,以示放心对方没有谋财害命之心。 紫阳人认为:“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方知少主人。”所以有“过门为客”的说法。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年四季,客人到屋后,主人往往先打一盆温水,请客擦汗洗尘。洗毕后,主人抢着将洗脸水端出倒掉。若是冬天,主人便请来客在炭炉旁或火塘边围坐,并将火添旺,招呼说:“坐拢些,坐拢些,小心闪汗!” 农户人家厚道,也最懂礼仪。客人到屋,主人总要给泡一壶茶,敬几片旱烟叶或一支香烟,双手平端至客人面前。泡茶前,必先把茶杯用草木灰糙洗干净,开水涮过,用毛巾擦干。如果过路客人太多,主人只泡一杯,对客人抱歉说:“请转到喝!”先喝茶的在递给下一人时将茶水倒出少许,冲洗自己嘴唇接触过的杯沿,以示卫生和敬重别人。白开水待客,在紫阳是没有例子的。即使极穷的非茶区的人家,自己不喝茶的,有人过路进屋,主人也要在白开水里放几颗花椒或姜片。遇上吃饭时间,不用说亲戚朋友,就是一般来客,也一定请你吃饭。若是过了吃饭的时间,会问你“吃了没有”。如没有吃,马上会为客人准备饭菜,有荤拿荤,无荤拿素,尽力做出好饭菜,让客人吃饱,吃好!即使这样,他们还觉得“没有啥菜”、“客人没吃好”,“慢待了”。相对而言,自己就节俭多了,平时家中有了好的吃食,大人常常给小孩打招呼:“不要动,那是留着待客的!”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主客谈话讲究要正坐,不得翘“二郎腿”或席地打坐,更不准像赌徒那样,蹲在座凳上。否则长者会用烟袋脑壳敲子女翘起或蹲在凳子上的脚。主人不能从客人面前走过,如非过不可,边走边向客人致歉。 待客、作客礼仪种种,归根结底,是要懂得爱、敬,明白谦让。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情是无法计算丈量的,却能在人心里生根、成长。“实”、“诚”是紫阳人相互接触、人情往来的至宝,更使紫阳人的生活多了一些别样的温馨。也许,这些礼仪习俗有些显得落伍于时代,有点乡俗土气,然而此中确有一些可堪品味、咀嚼,不可替换的真挚人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