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彬县古称“豳”,《诗经·豳风》是十五国风之一。由于历史悠久,所以沿袭着许多繁文縟节,陈规旧俗。 旧时婚嫁大致有以下四个阶段。 1、相亲。在未正式提前之前,男方经人介绍,先从背地里观察了解某家女儿,如合适再托人提说。女方经再三了解后,由媒人提说双方见面,一般是女方来男家看看,叫“看过活”,如无异议,就算允亲了。 2、合婚讲彩礼。在允亲的基础上,女方要看生辰八字合婚,如不相冲相反时,再提出彩礼。彩礼多少不一。有不讲求彩礼的。也有贪图彩礼的。1931年以前,多者银子50两或银元50个,少者银子10两或铜钱30串;1931年以后,彩礼风气渐盛,有100个银元以上的。 3、订婚。经两家同意,择日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之日,男方携酒两瓶及点心礼物由媒人领至女家,入室先给女主人作揖敬酒。如果女方接酒,则事已谐,再复敬酒,宣告事成,若女方不接酒,还须重新考虑。女主人接酒后,随之请女方宾客到男方家中去坐席。女方去时必须给男方赠以衣服鞋袜之类的礼物。1931年以前,女子本人一般在订婚这天去男方家中。其后,也有女子同媒人等同去男方家里。见面之后,互赠礼物,称为“换手”至此婚事方成。 4、结婚。一般女子及笄(15岁)、男子十七、八岁就可结婚。婚前一两月必须将彩礼送到女家。乡下亦有女方去男家接收彩礼的,统称“行财下礼”,然后双方各自进行下列事宜。 其一,男方领“庚贴”,打“局单”。庚贴是到公家去领,前期由县衙礼房经管,后由县署三科教育科经办。其贴类似现在的结婚证,1931年废止。贴分乾坤两种,内填男女姓名、年龄、属相、八字,盖有县印及填发人名章。领贴时,由男方同媒人去领,手续费铜钱一串,后改为银元一枚。“打局单”是男方私下叫阴阳先生办理,按男女生辰八字决定婚期,于一红贴上写明如何趋吉避凶、新娘上轿、下轿、入洞房之方向座位禁忌等,娶亲时交给女方按其指示办理。 其二,女方添箱陪嫁妆。女子出嫁前一天为“添箱”之日,亲友去家中赠送礼品,有衣服、脸盆、花粉、首饰之类。按其关系的亲疏远近,礼品有轻重薄厚不等,女方设席招待。赔嫁有两类:一是男方给一半,女方添一半;一是女方自愿的赔送。还有赔数目不等的“配婚钱”,男方按数添配,此归新娘所有和支配。 其三,男方迎娶,女方送嫁。婚期之晨,男方准备鼓乐花轿迎娶。选遣一“迎女”人偕同一男童,捉母鸡一只(按古制应是牵羊一只,后来用鸡替代,也示吉利之意),挟红毡包,内包新郞的“岁数馍”(一岁一个)及庚贴、局单,还要带上一包盐,一包艾叶(意为祝愿新婚夫妇有缘有爱),前去女家迎女。女方在原包内添上新娘“岁数馍”、两个红枣、两个核桃(愿早生儿女),交迎女带回。留下艾叶、盐,再各加一份,合在一起,盛饭碗内放入赔嫁箱柜中带至婆家。新娘出家门时,哭哭泣泣,不肯自行上轿,则由新娘的姑父或长辈背扶上轿。花轿至男家门前,鸣放鞭炮,由接女者二人搀扶下轿。新娘头顶红布盖头,进门时由接女的给肩上搭青铜钱一串,右手提一小斗粮食,左手提一壶水或醋,然后接引到铺路的红毡上,另有一人手捧内装草节和花红纸屑的升子,不断往新娘身上抛撒,边撒边 唱。什么“撒草撒草,俩口子相好,百年偕老,生个娃娃满院跑”等。入洞房后,稍事歇息,开始“拜天地”,男女婚人交帖,作“班辈揖”等仪式。礼毕便入席就餐。女方客人离席时,男方要给抬嫁妆的偿以“红封”钱数不等。 其四,客上添喜、闹洞房、抹花脸。洞房花烛之夜,亲友及新郎的朋辈,都来恭喜耍房。花样很多,有说笑话的,有表演动作的,有新点子,难题目,使新婚二人颇为难堪,然而又喜气融融。第二天,客人登门道谢,新郎出门拜客。新娘进厨房表演做饭手艺。上午请娘家“吃汤”,惟新娘父母不去。中午筵前“择大小”,所有客人都参加,新婚夫妇给来客一一磕头行礼,受礼者须赠以钱物。宴席开始后,戏耍者乘新郎父母不备,给其脸上抹花脸,惹人嘻笑。第三天为新娘“回门”,娘家来人迎接,下午送回,不过十天,新婚夫妇不能分开的。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