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韩城的小吃似乎多以羊肉为主,最有名的要算羊肉臊子饸饹、羊肉糊卜、干爦(关中人读“lán”,韩城人读“láng”)羊肉和羊头肉了。每当说起家乡的这些“羊”小吃,当地的好朋友总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之所以韩城人特别喜爱吃羊肉,是与当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分不开的。韩城在元代曾被蒙古占领了百余年,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所以直到今天,韩城的好多饮食习惯都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加之冬季严寒的气候和“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沟壑纵横,瘠薄的土地和天然草场为种植荞麦和养殖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此以往,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一系列美味无比的“羊”小吃。
羊肉臊子饸饹在韩城人心目中可以说是“标志性小吃”,是众多“羊”小吃中的“NO.1”。在韩城的大街小巷,羊肉饸饹馆子星罗棋布、比比皆是,高档宾馆、豪华酒楼更是将其作为当地名吃隆重推出,远方的客人来到韩城的第一顿饭,必定会有主人奉上的这种美食。
据考证,羊肉臊子饸饹在元代已经有了,距今已有600-700年的历史。相传元朝末年,龙门镇林皋村一家李姓兄弟逃荒至陕北,将散发着陕北人粗犷豪放气息的陕北饸饹,带入韩城,后根据韩城人吃饭特点进行了改良,逐步形成了具有韩城特色、“红、油、光、筋、酥”的羊肉臊子饸饹。
韩城羊肉饸饹应该说是一种快餐食品,是将细荞麦面粉经压制而成,再浇上用鲜羊肉、熟羊油、香醋、葱花、油泼辣子、咸面酱等特制的臊子汤,细长绵软的饸饹,伴着酥烂浓醇的羊肉臊子,上面再盖上一层红而不麻、油而不腻的羊油,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隽永,香中透鲜味美,油香爽口不腻,满碗红艳艳、油汪汪的,浓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再配上焦黄酥脆的“芝麻烧饼”,吃起来妙不可言,回味无穷。
傍晚时分,和朋友信步走进一个饸饹馆子,中年店家殷勤地招待着,不一会就手脚麻利地端出了两大碗,还特地告知:“尝尝,咱店里都是‘新面饸饹’。”吹吹热气,急急地尝一口,身上的寒气顿散。“到底是今年的新荞麦面,就是筋道,味道就是好!”店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哈哈,一看你就是外乡人。我们韩城人说的‘新面饸饹’指的是指刚压出来的饸饹,不是今年新产的荞麦面做的。刚压出来的饸饹特别筋道,吃起来格外爽口。”原来如此。真是不虚此行,又学会了一个“老韩城”名词。
边吃边与忙中偷闲的店家聊了起来。他介绍说,制作羊肉饸饹最关键的是制作羊肉臊子和羊油辣子了,制作时是有诀窍的,首先是“爦臊子”,将羊肉切成筷子头一般的小丁,先用武火炒,后加入特制的面酱和十全调料,边熬边搅,再用文火慢炖,直到汤汁收浓;羊油辣子是把辣椒面放入烧热的羊油中泼一下。这道工序最讲究火候了,火候到不到直接决定着羊肉饸饹口味。以前曾经听人说过,韩城人在制作饸饹时,还要在荞麦面中加一种秘制配料,询问店家,他并不隐晦,说是按一定比例加入陕北产的沙蒿面,与其他地方的饸饹在颜色和口味上大不相同。但是我吃起来并未感觉到什么,只尝出了浓郁的羊肉味和荞面味。
朋友介绍说羊肉饸饹还可以加上绿豆凉粉凉拌着吃,味道很独特。尽管他一再鼓励,但我未敢尝试。什么呀?这两种食材搅在一起,能好吃到哪里去!也许我拒绝体验了一种新感觉。
另一大特色“羊”小吃羊肉糊卜,我觉得就是羊肉烩饼。从外观上看,和羊肉臊子饸饹差不多,碗里都是浓重的辣椒和羊油,但是吃起来又是另一番风味。它是将麦面和好,擀成许多圆形的面片,一层一层地放到铁烙饼锅上,用文火烙,等到两面都上了火色,大概七八分熟的时候取出来,然后,像切面条一样,切成韭叶宽,再浸入滚开的浓汤中2-3分钟,一转眼红艳艳、油汪汪、肉香浓郁的羊肉糊卜就大功告成。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羊肉糊卜为何物?酸酸辣辣韩城饭。青花细瓷的大老碗,红油红油的热糊卜。”我平时喜欢吃各种蔬菜烩成的素糊卜,但是在韩城却找不到踪影,一问才知,在当地只有羊肉做的,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让我多少有些失望。
在这众多的“羊”小吃中,风味最独特的要数羊肉泡馍了。与其他地方大相径庭的是,韩城羊肉泡馍的汤汁是不加任何调料的,还要泡上当地特有的一指厚的风干馍片,有的还要加上醋。第一次吃时极不适应,我只喝了一口白白的汤,就再也咽不下去了,搞得朋友既尴尬又失望。据说,吃这种不加任何调料的汤才是韩城最正宗的吃法,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富有营养。而在汤中加盐、醋、葱花,那叫吃“酸羊肉”了。
至于“干爦羊肉”,我还是能够接受的,感觉它类似炒羊肉,夹在饼子里很好吃。尽管它和我常吃的羊肉小炒口味不尽相同。当然,“边角料”羊杂碎也丝毫不能浪费,聪明的韩城人将其制作成为经济实惠的美味“羊头肉”,调上红红的辣椒,再加上几块羊血,在寒冬时节,吃得人暖意融融……
众多的“羊”小吃养育了祖祖辈辈的韩城人,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韩城饮食文化,品味着它,就品味到了韩城悠远的历史和美好的未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