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高原的榆林地区,在春节“闹春”的日子里,除了闻名遐迩的扭秧歌之外,还有诸多带有塞上风情的中小型民间艺术活动,使节日氛围愈演愈浓,红红火火。 陕北的秧歌不同于关中、陕南。在表演前,便有“热心人”逐门逐户募集“喜钱”,同时邀定秧歌队员,并分派了“角色”,根据各人的情况或令扮姑娘,或令演壮汉、媒婆等等。秧歌队集合之日,便是表演之时,从不排练。所有参与者都是轻车熟路,只要唢呐吹响,锣鼓齐鸣,秧歌队便上街开始了“闹春”。 唢呐是陕北秧歌最重要的伴奏乐器。它高亢而嘹亮,欢快而抒情。一般每队秧歌有四支唢呐齐奏开道。其后是一面牛皮大鼓和几只小鼓以及铜器锣、钹等,都应和着唢呐的节奏敲击着,鱼贯而行。这些乐手们身着各自的节日盛装,身披统一发给的红绸,并不化妆(因卖劲演出会汗流满面,油彩被冲反而不美,不如省去为佳),情绪十分高昂。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秧歌队的乐手,是清一色的男子,当地民俗以为,男子阳刚之气更能体现打春之日阳气上升的节日特点。 扭秧歌的总指挥俗称秧歌头儿。他不化妆,不穿演出彩服,只是身披红绸,手中持一黑伞,伞顶上披有彩绸,分四向垂下,伞一上一下,或转或扭,犹如时起时伏的彩蝶翻飞。秧歌头儿又称“挑稍的”。他绝对是秧歌的高手,不仅腿脚下颇有功夫,而且百八十人的秧歌队表演的指挥,行进队伍路线的引导,图案设计,队形变化、即兴编词演唱道贺等均需由他一人完成。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