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亦称“生娃”、“到炕上咧”。旧时农村妇女生孩子很少去医院接生,大都是由农村年龄较大有经验的妇女接生,俗称“老娘婆”。还有些生育多的婆婆直接为儿媳接生。婴儿降生后,爷爷、奶奶和孩子的父母首先记下孩子的生辰年、月、日、时。随后便向媳妇娘家报喜。报喜时是男婴的提两瓶酒,拿棉纱锭子一个,是女孩时,提一瓶酒,拿一团棉纱。有的给男婴带一支笔、一头蒜意指能写会算;给女孩子带一捆葱和一小铜铃意为聪明、伶俐。娘家只备稀饭招待,返回时带一圆形“锅盔”,用二尺见方红布包裹,俗称“给婴儿带奶粮”。生产第三天为娘家探望日,娘家人带上饽饽馍、红糖、鸡蛋等看望“月婆”。第十天,再带上自做的衣服和100个石子饽饽,偕同至亲一同看望孩子的颐养状况,俗称“看娃”。在坐月子期间,在产妇房门上挂一红布条,示意不让邻里外人入室。同时产妇家大人小孩禁忌不得晚归。十天后邻里妇女才可看望月婆和婴儿。这是由于旧时接生卫生条件差,婴儿常得“四六风”即破伤风,人们迷信为外人带来了病魔。婴儿在一月内夭折的,要裸体深埋,而所穿过的衣物则妥善保存。现时采取新式接生,多数在产医院院生产,妇幼健康有了保证,这些迷信旧俗逐渐消除。
作者:本站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