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潼的“醪糟”远近闻名,有“清水醪糟”、“鸡蛋醪糟”、“桂花醪糟”等品种,极富地方风味。追溯这种美食的历史,当从唐明皇时候开始。 临潼醪糟 “临潼醪糟”是传统小吃之一,早在唐代就久负盛名,它是用特制的一种醪糟曲和糯米经过巧妙地加工制作而成。这种醪糟由于利用了温泉的“矿泉水”,同时选料精细,制作工艺考究,所以在色、味、汁上具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观其色,糟米清亮洁白,烧沸尽浮碗面;品其味,酒、甜淆合,味醇而香浓;验其汁,营养丰富,含糖分高,滴落桌上即成粘膜状。当人们游完秦兵马俑或华清池而感到身体困乏之时,或者在洗澡之后,喝上一碗醪糟,会使人顿觉神清气爽,疲乏尽消,舒适畅快的。“临潼醪糟”有好几种作法,如果在碗内打上一个鸡蛋,用烧滚的醪糟冲入,使鸡蛋成絮,这叫“蛋花醪糟”,或在煎醪糟时打上两个荷包蛋,就叫“鸡蛋醪糟”,吃起来营养丰富,别有风味。假如在醪糟煎滚时适时放入适当的桂花,立时会使这醇甜的醪糟带有浓厚的香味,更加宜人,人们把它叫“桂花醪糟”。临潼醪糟不仅风味别具,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而且还有多方面的医疗效能。妇女产后缺奶时,饮上几次醪糟,可很快增加奶量;肠胃消化不良的老人、孩子或者病人,饮用醪糟可以调和脾胃,增强食欲;凡是因吃油腻物而觉得口干胃不舒适时,喝上一碗醪糟,可以帮助分解油腻和促进消化。醪糟属曲制品,还有提神、活血、通络、舒肝及补益作用。
传说盛唐年间天下太平、国力强盛。唐明皇好大喜功,要在骊山建造举世无双的豪华富苑“华清宫”,好带着宠妃杨玉环前去享受一番人间天堂的快乐。君王一声令下,天下百姓遭殃。立时百万民夫离乡背井赶运建筑材料,十万能工巧匠集中临潼工地修建宫殿楼宇。为了保证蓝田美玉能及时运抵临潼工地,当局给沿途百姓每户发放官米二斗,专给搬运民夫准备饭食。谁要抗命不遵,一律砍头示众。 且说临潼城外有一户农家,老俩口相依为命。他们也领到二斗官米,正准备次日做好米饭,等民夫到来时食用。二老一夜不曾合眼,天不亮就起身生火,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早准备停当了。谁知运送蓝田玉石的民夫迟迟不到,但见天空乌云密布,地上飞砂走石,暴雨倾泻如注,那些民夫一定是耽搁在远处了。二老心急如焚:天气甚热,民夫不到,米饭定要变馊;民夫晚到,吃坏饭一定要坏肚子,那如狼似虎的押运差官定然不肯放过自己……过了好久,眼看米饭变坏,两位老人自己却饿着肚子也不敢动一粒米饭。他们知道私食官米也是要杀头的。正自烦愁之际,门外却蹒跚走来一个老年要饭花子。看他饿得双腿难迈一步,倒让二老心疼。思量了许久,二老决定从饭锅里舀给要饭花子一碗米饭。那花子也不称谢,狼吞虎咽之后,一抹嘴便要走。就在花子转身之际,发现二老满脸愁云,声泪早掩饰不住,便问有何犯难之处。二老说官米造饭,眼看饭馊,大祸就要临头了。 要饭花子微微一笑,口称:“莫哭莫哭,我有宝贝让你消灾!”二老从要饭花子手中接过几粒豆大的白色药丸,赶快放进锅里仔细搅拌。忙活一阵后才发现要饭花子已去无踪迹,谁知一连两日过去,那锅米饭不仅没馊,反倒散发出阵阵酒香,老两口这才从心里落下一块石头。 时值暑天,雨过天晴,民夫结队而来。二老急忙招待他们吃饭,每人一碗白开水、半碗晶莹透亮喷着酒香的米饭。民夫们无不夸赞二老的饭好吃,又解乏又解饥。一位年轻民夫动问:“这米怎的香甜无比?”老俩口一时对答不出,只是絮絮叨叨说两天前发生的事情。那年轻人还不相信,以为老人编造动听故事呢。另一中年民夫动问:“这吃食不同一般,一定有个特别的名称才是。”老头儿正自琢磨不出,忽见他边说边用筷子在饭碗里捞剩下的米粒,远远看去极像自己往日吃的豆腐糟,便脱口说来:“这好吃的东西,你叫它‘捞糟’就是了。”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