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在商州城西北十五里。位临商州经板桥至洛南的道路左侧,今商洛电视台电视载波台即建于其上。山亦名“大云山”,“大”字,在此读dài,人或疑“戴”应为“大”的转音。旧志说是,大云山,天欲雨山先戴云,因而得名。当地人俗称“搠刀山”。 商州城“环城皆山也”,惟戴云山在群山中显得特别突兀起眼,山势不仅耸拔高峻,而且山上烟树杳茫,未雨先云,无论阴晴,望之如画。古时例称一方名山殊大者为州、县治所之“镇”,所以王时叙在首句说明了戴云山得名的来由后,紧接着就说它像庄重独立而又威严不可侵犯的武士一样,镇守在州城西北,护卫着城市的平安,从而成为商州城郊一道醒目亮丽的风景。 戴云山旧时又是商州城周的一处重要的游览胜地。山上曾建有玄帝庙。山后有戴云洞,为旧时躲避兵匪的地方。农历三月三举办有庙会,规模很是盛大。好玩好看的东西,肯定有不少,但作者此时遥想念及的却是童年登临绝顶的最初观感,“连山浩荡似波流”,即是说戴云山四面连绵不绝的山山岭岭,犹如那滚滚不息的江流奔腾浩荡而来。 比喻,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即是说,比喻的类别虽多,总以比得恰当为宜。北胡和南越相距虽远,却可以像肝胆一样,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把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块来相比,就是为了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诗的末句用“波流”来比山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驰目骋怀,不仅恍若可见,而且似乎可闻其声,使静止的山岭完全产生动感,给人以鲜明、生动、形象化的印象。 " 戴云山雄居城北,居高临下,既是战略要地,又是旅游佳景。戴云山高耸入云,奇峰峻峭,它以欲雨先云而得名。亦名松朵山、戴云峰,民间有“松朵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说,即意“有云必雨来,地主憎恨长工欢”。旧时山上有“玄帝庙”、“玉皇阁”,三月三逢庙会。满山古木参天,松朵如云,烟树渺茫,望之如画。站在山巅了望,商州城池尽收眼底,顿觉悠悠忽忽,缥缥缈渺,久雨天晴,云山雾海,犹如进入蓬莱仙境。如果定睛凝神远眺,可环顾四周百里,山天相连,水绕山转,林果葱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好的山水图画;近涉,满目青山无数峰,翠柏青松数不清,鲜花遍野似锦缎,层层梯田上峻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戴云山上新建了两座电视、广播转播台,这两座铁塔好似“戴云峰”两把长剑刺向蓝天,给商州古城又增添了一大景观。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