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王鼎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54号,1997年6月26日对外开放,隶属于蒲城县文物局。1997年香港回归由王鼎后裔六世孙王丽棽女士捐赠,占地1.59亩,系关中典型的四进式民居建筑,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址是王鼎的出生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关中民居建筑。原为三厅三厢一后楼的四进式建筑,捐赠的仅存一厅一厢三个院落。1997年被蒲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立有王鼎的半身立姿仿铜像,环境幽雅,绿化面积达30%,先后征集收购匾额、碑石、墓志铭等,并择其形制完备,价值较高的布置展出。 共有陈列室两个:一是王鼎生平展室,位于中厅东侧,主要以图片、照片、文字的形式介绍王鼎从学、中举、入仕、治理黄河,为支持保护林则徐而进行的庭诤、苦谏,最后殉道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毁灭的必然规律。二是王鼎实物展,位于上房西侧,主要展出了木匾两块:一块是清道光十七年王鼎七十寿诞时道光帝书赠的木匾;一块是道光二十二年王鼎为其叔母吴孺人三周忌辰书赠的“贤孝可风”木匾;还有林则徐旅蒲期间为王鼎族弟王益谦所书的“观察第”、“味兰书屋”、“槐荫山房”、“慈惠徽音”等匾额的照片、王氏家谱、王鼎手稿等内容。另有露天石刻展,位于前中两院,共有石刻二十余通,其中较有名三通是朝庭赦赠王鼎先辈的制文以及是关于王鼎置学田、义田及有关章程的碑文等。还有墓志6方,是对王氏族的人物生平、管秩详细记述,是研究清代丧葬文化和制度的标本。 王鼎纪念馆的成立,不仅是对抗英名相王鼎的最好的悼念,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道光帝师王鼎(俗称林则徐恩师王鼎),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陕西蒲城县。嘉庆元年中进士,历任清王朝工、吏、户、礼、刑诸部侍郎、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以端方正直闻名朝野。出使九省四十余起要案水落石出,入驻新疆,张格尔叛乱浪没沙平,整肃长芦,两淮盐政,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抵御外侮,治理黄河水患,鞠躬尽瘁。在投降势力甚嚣尘上,林则徐发配新疆,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已成定局时,自觉无力回天,不惜以死抗争,遂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怀揣遗疏自缢,至死不忘“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
纪念馆陈列有王鼎半身塑像,生平事迹、王氏家谱、王鼎和林则徐书稿、墨宝、道光帝御赐七十寿匾、王鼎为叔母吴孺人所制木匾、碑石、墓誌、石鼓等三十余件组珍贵文物。
作为省级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两大基地,2009年12月底,被国家四部委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免费开放单位。
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涯,蒲城县西街达仁巷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著称于世的爱国名相。
王鼎少时家贫,刻苦读书,十九岁补为诸生,二十五岁中举。嘉庆元年二十九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后任编修、左赞善、洗马、侍讲、侍读、左右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少詹士、詹事、内阁学士。他任过工、吏、户、礼、刑五部侍郎。嘉庆二十三年(1818)以吏部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尹事务并充经筵讲官。道光二年(1822)升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署河南巡抚。道光五年以一品衔署户部左侍郎,又以左都御史衔充军机大臣,赐紫禁城骑马,冬任户部尚书。道光七年,新疆叛乱,道光帝因鼎运筹有方略,加太子少保。翌年事平叙功,赏王鼎戴花翎,紫光阁图像。道光十一年署直隶总督兼管刑部事。十五年任协办大学士,后拜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841)晋太子太师。死后谥文恪。
王鼎做官以廉洁著称。为整饬吏治,他刚正不阿,不徇私情。他在刑部任职,先后深入九省审理过三十余起重大疑案,使贪赃枉法者均被惩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即使封疆大吏直接插手。相互勾结的人为错案,也照查不误。浙江德清徐仉氏与前房儿子通奸,为灭口杀死儿媳徐蔡氏一案即为典型。仉氏奸刁,买通各级官吏、忤作狱吏,造成各级官员互相包庇,虽三次开棺验尸。皆无结果。直拖延三年之久不能结案。任按察使的王惟恂,明知其情,却被层层关系网所困,被逼自缢,使朝野震惊。王鼎复审,经过艰苦访查,弄清了受贿网,涉及巡抚一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县四人以及许多县吏、忤作等,案情真象大白于天下,“浙人颂为神明”。他铲除时弊,执法如山,显示了铮铮铁骨。王鼎本人从不依人上爬,堪为自律表率。同乡同族王杰时任宰相,他从未让杰助已升迁。他要求子女族人甚严。儿子回陕参加考试,他唯恐利用权势不法行事,叮嘱儿子考前不许“见客”“见长官”。跟随家人“勿上街”,力杜嫌疑,以正自身,要凭真才实学考取功名。
王鼎关心国计民生,理财有方,被誉为嘉庆、道光时期的理财能手。道光七年,新疆张格尔在英国殖民主义支持下,发动叛乱,攻城掠地,割据一方。清廷令长令率兵讨伐。王鼎均衡度支,保证了军需,卓有贡献。平叛后得到赏戴花翎,绘像紫光阁的殊荣。王鼎在整顿天津长芦盐务,两淮盐政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盐商经营,扭转了盐课拖久危局,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王鼎对教育、社会公益异常关心。他一生视学江西,一分校会试,两主浙江张试,四主顺天乡试、二主会试,所得多奇杰士。任江西学政,常入基层督查,垂刻《朱子小学近思录》、《六事箴言》等,充实教学内容。他在外做官仍心系故乡,曾为蒲城尧山书院捐款,以供经费。他为倡办义仓、义田。一次主持家务的四弟对地方捐稍有犹豫,他知道后写信严责:“弟所见殊欠老成。此等义举……弟当毅然行之……”他态度鲜明,诚心感人。
王鼎生活检朴,克已奉公,怜恤民苦。在治黄工程中,以七十四岁高龄,且背患疮疾,亲临工地指挥,紧张时竟八日不返公寓,困时和衣卧于轿中。为赶工期,不避严冬,春节也在工地度过。吃饭时买民夫食物,他告诫督工人员“大工之役,终日胼胝于风雪水口中”“工程全赖若辈”,要大家爱惜民力尊重民工,赢得爱民如子的口碑。
王鼎忧国忧民,忠贞爱国,晚年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捍为领土主权,与林则徐一道,同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作了殊死斗争。他尸谏殉国的壮烈之举,成为后代志士的楷体。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为推卸战败之责,将林则徐革职,发配伊犁。王鼎不顾个人安危,奏请让林襄办河工,想给林则徐一个“立功赎罪”机会,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不意治河工程庆典之日,道光却急令林则徐“仍往伊犁”。王鼎星夜兼程进京,向道光力荐林之贤,并面叱穆彰阿为祸国的秦桧、严嵩。道光未听。次日又廷诤,道光仍不听,抽身欲走,鼎牵衣苦谏:“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道光气恼,甩袍下殿。绝望中,王鼎于1842年六月八日夜效法春秋时卫国史鱼尸谏故事,自缢于园明邸所。王鼎以死相谏意在以血醒君。其遗折中疾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
王鼎死后为掩盖事实真相,称为暴亡,大规模祭葬,追封追赠,但真相终为世人所知。林则徐在戌途中惊悉噩耗,痛失知音,写下“伤心知已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的诗句。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给予王鼎尸谏高度评价。他把刚直不阿、疾恶如仇、风骨嶙峋的王鼎比作直臣史鱼,比作屈复,比作忠心保国反遭诬陷的周公。王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上,确实是一位名垂千古的爱国名相。 门 票:免费
开放时间:早8:00—下午5:00
位 置:蒲城县城中心达仁巷54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