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战国时的秦长城,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起、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吴起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起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公里。 明长城在吴起境内长13.25公里,位于该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起县境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河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 (一)战国时期的秦长城 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旗、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在吴旗县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自庙沟乡郝林沟南梁入境,沿陕甘边界东南蜿蜒,经董涧,东涧至长官庙的城墙村,城墙清晰可见,保存尚完整。底宽约11米,高低不等,最高处约5.60米,有墩台52个,营盘3处。从城墙村东北行经长官庙乡的郭畔,齐桥至金堂口子继而东行。城墙今已夷为平地,残迹尚存,散布着一些墩台,成一直线形,至城儿湾,城墙又清晰可见。由城儿湾向东至3条河(三道川河、洛河、杨青河)交汇处,先越过三道川口,爬上洛河与三道川舌形台地上,在台地最高处有平行的两道短墙,南侧短墙分两道骑跨在舌形台地两侧。东侧一道伸向洛河谷底,然后又爬上洛河与杨青川交汇的舌形台地上,明显存在着8个城墩,第3个城墩之南(即长城内侧)最高处,有一南北向短墙,长35米,高1.70米~2米不等。其上残留陶片甚多,也有石板块。在二级台地上为约6400平方米的平台,耕土中遍布绳纹瓦片及生活残片,此处可能为一小障址。第四个城墩线内侧(南)为一东西长约百余米的平台,其上亦有许多典型秦汉绳纹板筒瓦残片。也有灰陶生活器皿残片,其中第三个墩(处于台地北侧突出地位,东侧为石油所修公路)外侧高5.8米,内侧高2.60米,墩顶周围瓦片数量甚多。 长城进入杨青川岭继而东北延伸,经大梁头,桥儿沟,贺阳湾,小木界等地进入志丹县纸坊乡黄草洼村。又经崖窑湾、李家畔等地,折向北行,过薛岔河进入吴旗县薛岔乡大路沟、周崾崄。此处最高处为一方形烽燧,高5.8米,下为一高2.6米的台基,烽燧南约4公里处有一小障址,其北约2公里处又为一小障址,皆位于长城线内侧。烽燧西约680~700米处为长城,此处长城从南而北越过一沟,爬上北坡梁,有明显的两个城墩,第1个城墩有约40米长之墙,与第二个城墩相距约50米,继而向北为第3~10城墩,第7个城墩东侧为周崾崄小学。第7~10城墩处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70米的缓坡梁台,已辟为农田。其地表遍布绳纹,菱纹,麻点纹之板筒瓦片,为一重要遗址。遗址东侧有一陶窑场,有5个相邻的窑,窑残直径2米,高约2.5~3.0米。第9个城墩有清晰夯层,应为遗址残墙,第10个城墩处于遗址最高处(西侧),其上密布一层瓦片。 从遗址东北望去,可及10余公里,其中距遗址约4~5公里,尚有一小障。 周崾崄遗址中大板瓦长50厘米,宽40厘米,筒瓦有子母扣式,环轮纹直筒式。生活器皿残片中,可辨认的大、中、小型瓷缸、罐、侈唇灰陶盆、钵等。遗址与长城相连,紧包在长城内侧(东侧),处于东西两条平行大沟之间,地势十分险要,长城继而北行,经沙崾崄,沙柳沟、大梁峁、姚腰湾、漫泉河、小元峁等地,在五谷城乡石嘴村以东进入靖边县红柳沟乡境内。 此段长城从吴旗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余公里。 此段长城之修筑,尽量利用堑修之塄坎,从外面看十分高峻,而内侧则相反,内外高差达3~4米,有的则达7~8米,低洼地多为夯筑,夯层清晰可见,约8~10厘米。 (二)明长城 《明史·宪宗》载:“闰六月乙已,筑边墙自紫城寨至花马池。”成化初年巡抚王锐曾请沿边筑墙,惜工未兴而罢。 成化六年(1470)余子俊巡抚延绥,上疏言:“三边唯延庆地平易,利驰突。寇屡入犯,获边人为导,径入河套屯牧,自是寇顾居内,我反屯外,急宜于沿边筑墙置堡。”八年(1472)秋,余子俊复上疏言:“今征套士马屯延绥者八万,刍茭烦内地。若今冬寇不北去,又须备来年军资……臣请筑墙建堡,诏事宁举行,请于明年春夏寇马疲乏时,役陕西军粮民五万,给食兴工,期两月毕事”。“帝是子俊言,命速举”。成化十年(1474),内地患稍息,余子俊率役军四万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筑堡凿岸筑墙,掘堑其下,绵行相接连比不绝,以城边墙,每二、三华里置敌台寨备巡警,又于岸集空处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瞭敌避射,不三月而成,绵延1770华里。此段长城位于本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旗县境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湾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在吴旗境内长13.25公里。底宽12米,有岸寨巡警土墩9个,孙崾崄建有砖砌小墩1个,营峁村建有砖砌边墩1个。“文化大革命”动乱中被毁。长城遗迹蜿蜒于山岭,部分土墩夯层清晰可见,约15~20厘米。嘉靖十五年(1536),总制杨天和奏:“靖边、宁塞之间虏所由入,尚书唐龙议自安南八墩至宁塞九十华里增修重墙,以卫安孤悬之势”。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