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墓”,金庸笔下焯焯生辉,掠走千万粉丝的心。现实中确有一座“活死人墓”,非常安宁地藏在陕西省户县的祖庵镇,可惜它的主人不是“小龙女”,而是:一代宗师,创教全真的王重阳。 07年11月,我从西安驱车专程前往探秘,想寻觅他的仙踪,读懂他的道貌。 祖庵,一座现代气息渐浓的小镇,商业街的尽头,重檐歇山醒目地提示过往行人,这里有座山门凝重的古道院。 它,就是全真道三大丛林之一的重阳宫。 青砖朱门内,想必仙气充盈。 进院,满地铺生碧叶草,葱郁盎然,两眼绿透忘了秋! 高高的台基,巍巍的大殿,朱红鎏黄,满堂生辉。里面的檀龛中,安坐着一位亦神亦仙的道人。 人逝了,但他仍在。千百年来,王重阳就这样静静享受着人间的香火,默视着世俗的顶礼膜拜。 蓦然回首,王真人正颔首微笑,两眼慢慢放出精光,朦胧中浮映着他的一生过往: 公元1112年的一天,陕西咸阳的大魏村,一个富户人家传出新生儿瓜瓜落地的啼鸣声,刺穿长空,响绝后世。 少年时期,王重阳就只身独赴长安城中的京兆府学求读,遍览儒释道三教经典,兼习武略。亲眼目睹了入陕金兵的残暴行径,他企图通过科举之途来实现自己的效国抱负。无奈,文科武举应试皆未及第。也许是才识不够,也许是略欠火候。既然“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王重阳满怀对宋朝的向往和思念,愤而离别长安城,迁居终南山脚下的刘蒋村,自此不问家事。
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的一天,早已变得狂妄无羁的人称“王害风”的王重阳像往常一样,踱步村外的甘河桥头,或察水,或观鱼,或闷思。突然,有人仙风鹤骨,吟诀踏桥而来。两人相视,对掌大笑。道士自称姓刘,名海蟾。喝完王重阳递过来的一瓢水酒,刘仙人口授其秘语五篇,劝他回避现实,独闯一条修身养性之路。后来,王重阳特作《遇仙》诗纪念:“四十八上得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一粒丹砂色愈好,玉华山上现殷红”。 两年后,王重阳惜别心爱的妻子,开始与世隔绝,闭关修练。千古奇观,他来了个惊世之举:移步邻界的南时村(今祖庵镇成道宫村)挖个地洞穴居炼丹,上立高达数尺的墓冢,竖木牌曰“活死人墓”。他还自我戏谑,即兴赋诗一首:“活死人兮王詰乖,水云别是一般谐。道名唤作重阳子,谑号称为没地埋。来者路,不忘怀,行殡须是挂灵牌。” 墓中的王重阳虽日月无光却自感逍遥,也炼成了绝世内丹。真的是:“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尘消丹渐长,壁照烛逐光。
岁月悠悠。又过了三年,王重阳破土而出,离开墓穴,回到刘蒋村结庐而居,继续潜心修炼。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四月二十五日,他突然放火点燃了自己亲手搭盖的茅庵。望着熊熊大火,王重阳手舞足蹈,唱吟高歌:“数载殷勤,慢居刘蒋庵中,日日尘劳长豁然。真火瞥然开,便教烧了归无上。奉劝诸公,莫生悒怏,我咱别有深深况,惟留灰烬不重游,蓬莱路上知来往。”面对前来救火的乡亲们的责备,他一笑而过:“茅庵烧了事休休,决有仁人却要修。便做惺惺诚猛烈,怎生学得我风流。三年之后,别有人修。”
由此,王重阳毅然决然告别终南山,一路风餐露宿,一心问道修身,最终到达山东宁海。带着缘路而来的七大弟子,登上昆嵛山,“拆洗”旧道教,独创“全真教”,完成了道教内丹派的传承和发展(见拙作《雪漫昆嵛》)。他自己,也荣登“北五祖”宝座,位列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之后。
出于对全真教的敬重,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王重阳被追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他再被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一代宗师,遗存有《重阳全真集》、《立教十五论》等传世。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