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作为全省30个重大文化项目之一,9月20日盛大开园。这座集千年“古道”驿站、百年“窑居”建筑群落、千名“知青”记忆、一部路遥“人生小说真实原型”的文化旅游名镇,以其历史的风味、质朴的容颜和传统文化的肌理,成为在陕北感受“驿站文化”、“高原文化”和“知青文化”的最佳选择。
9月20日上午,阳光明媚,伴随阵阵唢呐声,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开园暨全国文学艺术家采风体验签约仪式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正式启动,让原本寂静的村落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这个集合了窑洞主题文化、驿站风情、知青博物馆及人文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项目,由陕西旅游集团、陕西大美术文化产业集团共同投资,一期建设的三百多孔窑洞正式开园,不仅重现了历史的原貌,也展示出了陕北的文化风情。
两年日夜奋战,窑居院落呈现眼前
据《史记》记载,秦代,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秦直道就经过这里。自西魏始设县郡,明代始设驿站,千百年来形成的驿站文化,是文安驿的灵魂和内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驿站文化渐渐失落于黄土与苍穹之中。
“我们要为延川、为延安、为陕北、为黄土高原再造一个能够感知驿站文化、高原文化、知青文化的古道驿站。”陕西大美术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杨霜林说。
2011年,文安驿被延安市确定为市级重点示范镇,2013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2014年开始了修复保护工作。
据了解,文安驿文化园区项目规划面积约27公顷,投资约6亿元,项目包括文安驿古驿站,窑洞古村落,知青文化遗址的保护、修复、重建,立足于将文安驿打造为集主题文化展示、黄土人文体验、艺术家写生基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项目,并且将文化复兴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打造成为一个集千年“古道”驿站、千孔百年“窑居”建筑群落、千名“知青”记忆、一部路遥“人生”小说原型的文化旅游名镇。
从2014年3月28日正式开工,11月6日项目主体竣工,再到今年9月20日正式开园,这段时间,对于规划者和建设者而言,构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
开园前一夜,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动情地说道:“这是陕西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文安驿文化园区是陕西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也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旅集团、大美术产业集团通力合作共同策划的一项文化产业项目。经过两年时间的日夜奋战,一期工程,300多孔窑居建筑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完善就绪,明天将对外正式开放。这是一块具有浓郁人文情怀、厚重的历史情怀的一块红色文化沃土。”
“除了驿站文化和传统窑洞文化外,文安驿还存留着独特的知青文化。”杨霜林介绍说,当年曾经有一千五百余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川,与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在知青文化展示区域,记者看到,知青当年生活和劳动的场景被还原,连打谷场上的石磨位置都分毫不差。一期工程的窑洞背后,屹立而起的知青墙,以板报的样式镌写一千余名知青的姓名,习近平、史铁生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寻找和留念。
在车马店,《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等一系列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民俗文艺演出,引来游客的阵阵喝彩,不少艺术家纷纷感慨,在这里体验到了黄土文化,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今后将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服务人民。
延续丝路经济带,做大文化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落实,文化旅游业应该挑起大梁。”提起旅游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陕西旅游集团董事长周冰有着自己的看法。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千年岁月沉积的人文历史更让它成为了主要的人文旅游之路。由于丝绸之路跨度大、布局分散,在陕西打造一个大型综合旅游项目成为必要。
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建设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此次文安驿文化园区的建设,就是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黄土高原再造一个能够感知驿站文化、高原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的古道驿站,打造一个中国文艺工作者创作基地。
“根据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我们在省内明确了‘王’字形地域产品布局结构,其中第一个‘一’就指延安以圣地河谷为中心,形成包括圣地大剧院、文安驿、壶口文化景区在内的大型文化旅游中心区板块。”周冰说。
如何做好这一文化产业?这是规划者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难题。“现如今,古镇的建设有很多,但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一个旅游景点,而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走在文安驿古镇上,杨霜林轻轻敲打着窑洞上的石块,无不感慨地说道,“大到一段古城墙,小到院中的大树,我们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就是为了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这也是艺术家和开发商的本质区别。”
周冰说:“项目的规划设计要保持原有陕北古村落肌理风貌,展现陕北地区社会生活丰富的民间元素,使整个村落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在文安驿,无论是窑洞重建还是餐饮住宿,所有这些都必定是围绕“陕北传统文化”而做文章。食,要地道的陕北风味;住,要古朴的窑洞院落,游人来到这里,体味到的一定是陕北风味,是精神享受与生活体验的驿站。为此,他们特意从延安、榆林民间收购百年以上的老窑洞,按照顺序和形状编号,在文安驿按照原貌重建;同时招募了数百名工匠,一千余名农民工,这既是受惠于当地百姓,也是尊重于传统,以保证工艺的原汁原味。
“今天我们在这一方红色的热土上,在抢救、挖掘千年古驿站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整合民俗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下,为不断完善、延伸文安驿文化远去的建设理念,竭力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国艺术家生活体验采风写生基地,成为陕北地域文化的硅谷及世界窑居建筑的自然博物馆。”王西京如是说。
未来畅想,多种资源整合促发展
站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之上,千年驿站文安驿正在诉说着丰腴动人的历史,古城墙、烽火台等珍贵的历史遗迹轮廓,无不流露出尘封已久的记忆和故事,层层叠叠的多维建构中,各种文化遥相呼应、形成交织,不仅保持了陕北古村落肌理风貌,也以文安驿古驿站为核心,以原生村民社区为延伸,立足古镇风貌保护,彰显底蕴文化特色。
除了目前已经开园的一期建设,二期建设也将力争在明年开放运营,届时中国传统窑居院落的呈现,将会更加完整和动人。而按照规划,通过一段“时空隧道”的连接,还将把古希腊圣托里尼岛那种原始欧洲窑居复制过来,展现纯欧式的建筑风格。
“我们还要引入纯欧式的经营管理理念,请国外的旅游团队来管理这片区域。最终一二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将会形成完整的世界窑居博物馆。”杨霜林介绍说。
对此,王西京也认为,在延川这一方红色的热土上,在抢救、挖掘千年古驿站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整合民俗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下,不断完善、延伸文安驿文化园区的建设理念。同时,通过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将会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服务于人民,“继续对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的具体践行,也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所尽的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赤子之心。”
除此之外,文安驿的建设者们,在加大自身资源发掘整合的力度,不断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同时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这里是用传统文化带动现代文化,用艺术家带动文化产业,用旅游业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是文安驿项目建设的三个目的,而最终目的,是让当地群众伴随着项目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项目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项目的发达而致富。”杨霜林介绍说,2013年当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还是一片废墟和破落的村落。然而,在废弃的村庄里重新恢复了一个千年古驿站,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诠释和实践,也是探索和经验。(记者 耿翔 许梦婷 刘曌琼)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