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时代新声

2015-7-14 15:34:00  来源:西安晚报  进入论坛

周延波董事长(前排右六)、李维民校长(前排右四)与白鹿书院成立十周年庆贺暨“黄土派”文学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白鹿书院成立十周年庆贺暨“黄土派”文学研讨会现场。

近日,白鹿书院成立十周年庆贺暨“黄土派”文学研讨会在西安思源学院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山西、湖南、陕西等地区和单位的近30名专家学者和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校长李维民等出席了庆贺研讨活动。

据介绍,2005年6月28日,陕西白鹿书院在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和时任西安思源学院院长的周延波先生的携手共襄下隆重成立。白鹿书院成立以来,依托西安思源学院这一优秀的高等教育平台,开展了面向社会各界及西安思源学院师生的白鹿论坛、白鹿雅集、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专著编辑出版等系列文化、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西安思源学院人文专业建设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国内文化艺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称赞。

记者了解到,白鹿书院成立以来,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时代新声,先后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在西安思源学院、曲江宾馆、西安亮宝楼等地举办白鹿论坛100多场次;承担了陕西文学研究、陈忠实研究、陕西书院研究等社科研究课题;编辑出版了《秦岭》杂志、《陈忠实集外集》等;成立了陈忠实文学馆;举办了文人书画展、白鹿雅集等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为陕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已成为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书院之一。

谈及“黄土派”文学的研究,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表示:希望通过“黄土派”文学的研究,通过“黄土派”文学作家和作品的展示,让更多的人,尤其是90后的青年人了解黄土地,了解黄土地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了解他们的苦难生活,了解他们的奋斗与追求,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

“黄土派”文学代表作家、艺术特征及研究价值

“黄土派”文学时间上指的是从1942年红色延安的革命文学以来,地域上指以陕西关中的黄土平原和陕北的黄土高原为区域范围,创作上以作家柳青、王汶石、杜鹏程、柯仲平、戈壁舟、李若冰、魏钢焰、路遥、陈忠实、和谷、刘成章、冯积岐、杨争光等三代作家为主要代表的文学流派研究。这三代作家尽管他们的思想侧重点不同,艺术透视的焦点也有异,但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一,以黄土地的农村生活为创作题材,重点研究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农民;二,主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三,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历史意识;四,深入生活,贴近时代;五,着力探寻北方大地的乡村美学;六,重视作家自身的人格修为。

以“黄土派”来概括上述时间段、地域范围和相关作家的创作,在整个陕西文学研究中是一个新的提法。“黄土派”这个命名极具形象性,也富于文学的概括性,通过关于“黄土派”文学的研究和展示,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文学以来特别是从1942年红色延安革命文学以来,陕西主流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轨迹,并以“黄土派”的命名进入文学史的叙述。

本次庆贺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黄土派”文学的概念。周延波、李维民、邢小利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作家,回顾了白鹿书院成立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对“黄土派”文学流派概念的提出,“黄土派”文学的内涵、地域范围、历史时段以及相关文体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进行“黄土派”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学术意义。

刘 琼 “黄土派”研究要重视流派的审美特征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批文艺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当时叫它“西部寻根文化”。20多年后流派风格在淡化,这大概跟我们的传播环境的变化、信息交流的变化有关系。

“黄土派”作为一个流派的研究,探讨的是黄土地这样的环境对文学的生成,对这片土地上人的精神和集体记忆的影响。今天,我们以研究的视角去探讨“黄土派”文学,我认为意义深远。作为一个流派,“黄土派”文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文化追求,要重视一个流派鲜明的审美特征,对于“黄土派”文学的作者,不一定要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内,这样有助于打开研究视野。

李建军 “黄土派”文学就是叙述对大地的感情

陕西的关中、陕北,都是黄土地的范围。我理解的“黄土派”文学,是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黄土派”文学,就是叙述对大地的感情,是对大地上万事万物深厚感情的表达。在路遥的作品中,他写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写季节的交替,写花花草草的变化,写下雨、下雪、早晨、黄昏的变化,从这些变化的描写中,来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辽阔丰富,他对陕北的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有非常诗意的描写。我们看到,凡是伟大的作家,都对大地充满感情,大地就像母亲一样,与人有一种非常渊深的感情联系。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写了顿河草原上的人和事,把草原上的辽阔大地当作母亲来歌颂。大地作为母亲形象,这是原生意义,是人与土地的基本情结,土地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养分的来源,我们每天脚踏大地,要研究土地对文学更为内在的关系。在柳青的《创业史》中,也写了大地,柳青写春天的到来,写梁生宝在庄稼地看到迎春花开的那份感动。在陈忠实、路遥的作品中,都对大地充满了感情,有非常厚重的描写。“黄土派”文学是一个新的题目,值得深入研究,也很有意义。

韩小蕙 黄土地上不能只有苦难

我理解的“黄土派”文学,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就是黄土地、生命和苦难。当代陕西的中长篇小说都离不开苦难,今后陕西的作家怎么办?我认为,60后、70后乃至80后的新陕西作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应该多一些更加温暖的文学元素,因为现在的生活还是变了,信息、网络还有大数据时代给人的冲击使陕西人的观念和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陕西是一个传统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我希望年轻的作家能够给这个时代的文学带来一些新的因素。年轻的作家不要顺着前辈作家的脚步,亦步亦趋地写过去黄土地上苦难的生命,他们完全有条件面对新的时代,向着新的时代迈进。在黄土地上不但有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难,也应该有今天剧烈的变化和明天越变越好的辉煌灿烂。

葛水平 扎根乡土发掘乡村正在发生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有他自己无法选择的成长环境,一个作家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作品的点就永远在那个环境中。现在很多的作家,像20世纪50、60年代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很多都是自己的童年记忆。

我们总是说我们要走进乡土,走进民间,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地深入到乡村文化中去。我们现在所写的东西,和我们社会的迅速变化有很大关系,缺少更深层次地去思索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后来的写作者有愧于我们的黄土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归土地,回归乡土。虽然我们不可能再体会前辈经历过的苦难,但是新的乡村文明中依然有新的苦难,黄土地上许多新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发掘。

阎 真 希望年轻一代作家继承“黄土派”的精气神

陕西作家对于创作那种朴实的心态,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的对文学的情怀——把文学当成生命、当作信仰,这是很多作家难以达到的境界。像路遥、陈忠实等作家,他们的精神与陕西当地的自然风貌、文化传统是融为一体的,是血液与血脉的关系,这是“黄土派”文学一个很重要的内在的依据。陕西作家在这个基础上成长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精、气、神。我希望陕西作家优良的精神能被我们新一代的作家继承下去,创作出无愧于这块土地的更新更美的作品。

畅广元 “黄土派”文学研究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新道路

我建议:一,“黄土派”文学应该有具体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作家可以进入到“黄土派”文学研究中,作家的选择一定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能体现“黄土派”文学的艺术特征;二,“黄土派”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与既有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在价值追求上、文学研究方法上,要寻求自己的特点。就像我们现在的文学研究一样,明确课题研究的新起点、新思路是什么。希望“黄土派”文学研究能够找出属于自己的新道路。

段建军 建议白鹿书院学习借鉴法兰西书院的办学方式

深入体验这片大地以及这片大地上生存的人们,是陕西作家写作的一个特点。我认为只有深深扎根这个土地,并且理解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所生存的人们,这样的作家才能生动、深刻地写出这里的故事。

如果书院有条件,我建议可以学习借鉴法兰西书院,在每一学期请一位知名的老师,一边研究,一边向大家开办课程,一位老师来讲一个学期,老师的讲稿即是课本教材,还能出成书,这样学生的收益很大,书院的收益更大。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白鹿书院 学术交流 黄土派 文学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