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派克说过,“无法面对冲突,则无法爱人。”
没人愿意因为未践约而与人对峙,即使对方好言相向。很多人会想方设法避免听到他人给出自己不愿意听到的回复。这样做的弊端是,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无法获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能够增进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的正直、敬意和信任。阻止他人给出自己不想要的信息的最常见的方法,是否定他人对自身言语或行为反馈的合理性。例如“我很失望,你没有如约去跟进我们一直在做的项目”,或是“当你没有如约参加会议的时候,我很担心你是不是出了事,还是我把会议时间记错了”,或是“自从你四次爽约之后,我已经不那么信任你了。”
当自己重视的人对自己不信任、失望、愤怒或有其他负面情绪时,我们会很难受。当我们找借口,替自己的行为辩护以削弱或最小化对方情绪的合理性;或是简单的告诉对方自己在做更重要的事情;或他们不应该感到沮丧时,大部分情况下对方都不会觉得自身的情绪不对,反而会更加不信任、不尊敬你。人们常常会给出各种理由来否定对方愤怒,失望,不信任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如:1)我这么做是有理由的,2)你不应当认为这是针对你的,3)你小题大做了。冷静一点。不算什么大事。你上周/上个月/去年也迟到过啊。能不能就此打住?往前看吧,兄弟。”等等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时不时会听到或说出这些话。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应该知道这些回复都是无法否认他人的感受的,只是为了逃避自身违约的责任或是随之而来的愧疚或忧虑。
为了防止我们人性中的缺陷、不足和弱点因为某一行为而被揭露,进而玷污了自身形象,我们会想方设法让对峙或指责我们的人沉默。底线是,我们不想自己看上去很糟糕,不想让别人觉得自身不可靠,麻木不仁或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或被动表达的愤怒或无理的语言,伤害性行为,或违背信任的行为揭露了自身性格中不讨喜的一面时,为了避免随之而来的羞愧或尴尬,我们很自然得会找借口,为自身开脱。
“中伤信使”并不是与信息传递人相处的最好方式,不论信息如何让人难以接受,也值得去聆听。毕竟有时候,我们也不一定知道自己侵犯他人的地方,而即使我们知道自己不对,也不太愿意去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一旦自我防御机制成功将我们不愿意听的阻挡在外,我们就丧失了必要信息,无法改善笨拙的处事模式,无法减少重犯的频率。
如果别人爽约后,你用愤怒、恶意或评判的态度与人对峙,可能会迫使对方闭口不言或收回自己的话。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你赢了。这些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隐藏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情绪以各种微秒的形式堆积起来,最终直接或间接得爆发出来。
结果就是,伴侣经常围绕金钱、性生活、孩子和姻亲这些话题而争吵,掩盖了权利、控制、尊重、信任、自由和接纳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是情绪被长期忽视、否定或否认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时甚至可能累计并被忽略了几十年。当这些不受关注的情绪不断累积,直到无法承受;就像我们的情绪承载箱无法承载、情绪电路过载后,断路器会直接关掉电路。而这种情况下,不是直接重置断路器就能解决问题。你的情绪系统需要大修,更糟糕的情况可能都无法修理。
当面对违约,或面对需要注意或理解的人群时,没有事情是“小事一桩”的。对情绪困扰不予以注意是个大问题,如果否认这种困扰会将问题变大。
当听取他人因为我们的行为而引起的困扰时,我们需要忍耐力、自控力,意向性,脆弱以及其他个人品质。极少人在成年时就完全具备这些品质。只有在与人交往的种种考验中,我们才会有动力强化这些品质,并有机会不断完善。当我们将与人交往的挑战作为自我发展的机会时,就能够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改善自身生活。这可是件大事!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