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5月份,省政府公布2014年度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紫阳县喜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综合排名位次由2013年的73位前进到57位。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紫阳县近年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将生态、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逐渐成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良好生态成为“金字招牌”
“当前,紫阳旅游正处于‘破茧成蝶’的关键期,要举全县之力,真正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以旅游大发展推动全县经济转型大调整、大升级。”县委书记王晓江在今年的县十四届七次全会上如是说,并亲自担任县旅游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按照“城建围绕旅游规划、交通围绕旅游先行、文化围绕旅游包装、经济围绕旅游搞活”,紫阳累计投资近15亿元,对县城功能、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现了出境公路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县域交通网络化,成功融入西安、重庆、武汉“半日经济圈”。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将筹措不少于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完善旅游六大要素,推动紫阳旅游提档升级。今年,该县将计划实施旅游重点项目6个,年度投资达2.65亿,其中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抓好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紫阳还着力抓好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升级。5年间,先后关停了红蝶化工、浙陕水泥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连续每年投入3500万元林业建设资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9.2%;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市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良好的生态已成为紫阳旅游蓬勃发展的“金字招牌”。
文旅融合实现良性发展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也会缺乏活力。走文旅融合的良性发展之路,为紫阳旅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景区打造中,紫阳县立足独具特色的“茶、歌、道”文化资源,着力建设“三园”。以一江两岸为主线,打造汉水文化体验园;以游茶山、听茶歌、赏茶艺为主题,打造富硒茶文化产业园;以道教文化为依托,打造道教养生文化园。
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全方位的。在“吃”方面,该县全力打造以紫阳蒸盆子为代表的“紫阳味道”,制作《紫阳富硒菜谱》;在“文”方面,先后举办了第四次中国道教生态教育座谈、“问道紫阳·福地仙乡”道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在“娱”方面,推出了《茶山情》等一批精品舞台剧。
旅游依托文化走出去。连续八届成功举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以及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走红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力提升了紫阳对外形象,吸引了大批外来投资者前来撬动旅游产业。
走上绿色崛起康庄大道
随着景点的逐步成型以及旅游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紫阳县开始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以乡村自驾游为主的旅游品牌,旅游引擎效应开始显现。
今年52岁的向阳镇合垭村村民罗会全,去年秋天在茶山观光园附近开了一家农家乐,生意火爆。他说,每到周末都要接五、六桌客人,他和老伴都忙不过来。据该村支部书记介绍,短短一年多时间,全村农家乐由2013的2家上升到现在的13家。至目前,紫阳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400多家,直接参与旅游就业800人,间接就业2000人以上。
一业兴,百业旺。陕西省华荣实业有限公司投资780万元打造的汉江豪华游轮2011年投入运营,现在经常座无虚席。除了酒店餐饮业、服务业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土特产销售也因此步入发展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紫阳销售富硒茶、魔芋干、苦荞酒、腊肉等各类富硒食饮品超过200万元。
在“旅游兴县”战略下,紫阳沿江旅游村镇也掀起了旅游开发热潮。汉王镇充分挖掘古汉文化潜力,集中精力打造集镇仿汉风格建筑群;焕古镇投入巨资对集镇老街进行仿古改造,重塑昔日集市繁华风貌……
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如同一面科学发展的绿色旗帜,正在托起紫阳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