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2015陕西:经济怎么拼 生态怎么美 民生怎么保

2015-3-9 9:59: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2015:陕西经济怎么拼?

  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陕西经济发展的成果,可以用“挺拼的”来概括。

  2015年,陕西经济又该怎么“拼”呢?

  新年假期还没有结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就异常忙碌起来,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各地各部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年,面对手头亟须完成的诸多课题和各类经济热点,裴成荣更看重“一带一路”战略给陕西发展带来的机遇,相关调研活动也随即展开。

  在裴成荣所长忙于“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的同时,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涛也早早结束了休假,从陕南赶回了西安。冯涛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变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的论述,无疑从国家战略上将陕西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陕西如何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与裴成荣一样,“一带一路”战略也成了冯涛教授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升级:陕西版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症结在结构,难点在结构,突破点也在结构。产业结构低端化状况不改变,经济整体素质、效益、竞争力、可持续性就很难提高,所以必须持续下大力气推进结构战略型调整,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刚刚过去的一年,围绕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优化结构,我省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加快培育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和国内首个煤电铝镁合金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备受瞩目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和无人机项目同步推进,全省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

  文化上,以汉唐帝陵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3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18.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

  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裴成荣所长也提醒说,目前,我省产业层次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陕西要真正走向“一带一路”西部开放的前沿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陕西要充分利用工业体系完整、科教综合实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条件,发挥在装备制造业上形成的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基地,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巩固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抓住新兴技术、新型业态、新的需求,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要求,培育和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增强活力和竞争力。要落实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各类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完善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契机: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

  传统产业也好,发展新兴产业也好,离开创新寸步难行。要把创新抓得紧而又紧,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谈到创新驱动发展,冯涛教授认为,作为全国创新型试点省份,我省不断加大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和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为契机,深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启动建设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世界最大的自由锻造油压机、3D打印、智能输变电设备等项目的研制实现突破,2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0%和9.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

  陕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要构建以完善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大学科技园为骨干引领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发挥以西安、咸阳、宝鸡、杨凌4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谈到创新驱动发展,娄勤俭省长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方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创新平台。大力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建设,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果转化步伐。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深入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和军民结合“双百”工程,促进军工民企有机融合。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做大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继续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探索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区域:加大统筹发展的力度

  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陕西省学习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连接在一起,为我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谈到“一带一路”之于陕西发展的战略意义,冯涛教授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冯涛说,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出口拉动,表现在国家战略上就是走向海洋,带来的结果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随着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开放的力度前所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战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平台为依托,向西开放,陕西的地位无可撼动,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陕西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省会城市西安向周边地区和国家的辐射带动功能将愈加突出。

  冯涛教授还提出,陕西在成为统筹区域发展核心平台地位的同时,还必须解决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总体来说,陕西经济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发展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要增强关中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陕北、陕南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从区域优势看,陕北煤、油、气、盐资源丰富,畜牧业、能源化工产业较发达;关中城市分布相对均衡,高新技术产业密集;陕南水、林、生物、矿产资源丰富。要利用这些优势,搞好要素配置,让区域优势转化为以产业为支撑的市场和经济优势。同时,要补好短板,拉长短边,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加大对陕北、陕南发展支持力度,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为抓手和载体,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冯涛教授提醒说,实现关中、陕北和陕南的均衡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先行,做好打长久仗的准备。

  定位: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开放门户,早在3000多年前,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2100多年前,汉代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唐代长安城曾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极盛时期仅外国商人和留学生就超过10万人。

  在冯涛教授看来,进入改革新时期之后的一段时期内,陕西在对外开放度上明显滞后了,比如,在观念上比较保守封闭,缺乏创新性和探索性,政府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官僚习气相对较重,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让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等等。现在,国家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这样的背景下,尽快转变观念,不断地提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014年可谓是中国迈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这一年,陕西知难而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行政、经济、生态、农村、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社会治理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完成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内设机构57个、编制632名,实行了省级事业单位分类。全面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普遍设立“五办三站”和食品药品监管所,撤并乡镇195个、行政村9801个。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556项、精简幅度达52.7%,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2项。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年,中央推进改革节奏不会变、力度不会减,还需要继续啃“硬骨头”。陕西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找准定位,就需要跟进中央部署,把中央部署落到实处,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出改革举措,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记者康传义 实习生 许瑶)

  2015:陕西生态怎么美?

  要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绿化,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要求与希望,也是每个陕西百姓的责任与使命。

汉中油菜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陕西的重要讲话中,肯定了陕西近年来“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并对未来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与希望。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作为发展的重要准绳,牢固确立以生态建设为第一选项。在2015年,如何更好发挥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如何深入实施生态工程,铁腕治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污染源?如何继续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作?这些关乎百姓生活质量与幸福的事儿,都将成为我省新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天蓝水清山绿 美丽陕西初显成效

  蓝天,无疑是去年老陕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西安蓝”也成为老百姓乐于谈论的热词。

  “雾霾少了,空气干净了,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西安市民刘羽军这样评价去年西安空气的总体状况,相信它同样也是每一位生活在西安的市民最直观的感受。

  去年,蓝天多了。不仅是市民亲身体验,统计数据也将这一实实在在的变化呈现出来:西安市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1天,较上年度增加73天,增长52.9%,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29天,下降43.3%,PM2.5、PM10年均浓度均下降两成以上。

  去年,河水清了。渭河这条陕西的母亲河在去年实现了洁净蜕变,渭河水清了,水质持续得到改善,基本达到渭河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水质目标要求,备受关注的渭河变清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一江清水送北京”,在汉江水源保护上,陕西连年确保清澈汉江水达标出境。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去年,秦岭更美了。秦岭南麓违建别墅得以拆除,恢复了秦岭的自然生态美景。作为一名资深驴友,大学生贾宇轩几乎每周都会去秦岭徒步登山,每次进山路上总会看到那些违建别墅。贾宇轩坦言一开始他对别墅拆除的信心不大,他告诉记者:“我觉得拆除它们是个不小的工程,至少不会这么快完成。没想到后来真的实现了,我特别高兴!”

  就在不久前,西安市和宝鸡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而生态文明也正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天蓝、水清、山绿,这些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变化让每个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去年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硕果累累:全省造林绿化面积497.6万亩、保护恢复湿地面积146万亩、退耕还林56万亩、撤改燃煤炉灶2347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8.8万辆、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出现负增长、率先实现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所有好的变化离不开各地区、各层面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省政府相继出台《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陕西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陕西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等方案意见。加大考核监管力度,铁腕施治,确保完成目标指标,确保生态环保这一重大民生工程顺利进行。

  秦岭朱鹮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终点 多项生态环保工作将展开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要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绿化,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要求与希望。

  陕西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对陕西在新一年里怎样保护蓝天、怎样治理河流、怎样绿化美化环境,怎样净化土壤环境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整体部署与安排。

  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强力治霾方面,关中地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解决人民最关心的清洁呼吸仍然是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减煤、控车、抑尘、禁燃等工作措施,在推广清洁能源上下功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万辆,关中地区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全面开展联防联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建立空气质量应急预警系统,公布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一河两江”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陕西将启动新一轮治渭三年行动、系统规划关中水系、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大力开展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坚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力促污水处理正常运转。

  在大生态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保护管理机制,把整治乱批乱建、违法采石开矿工作向秦岭深处延伸,建设好秦岭国家中央公园。

  在土壤环境治理方面,以重金属防治为突破口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严格落实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总量控制、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等制度,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能、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从数量质量两方面守住耕地红线。

  2015年,我省三项环保工作将面临国家收官考核:污染减排迎来五年总核算、检验农村环保三年成效、五年环保成效交总账;国家也将在今年首次开展大气考核,对各省2014年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全省的生态环保工作仍需不断加强推进。

  改革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环保、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等领域。它与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发展观密切相关,需要着眼长远,平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发展。

  面对我国未来发展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背景,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主任刘康教授认为,我省在生态环保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合力:首先是从宏观战略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重要地位;其次,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真抓实干,推动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第三,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了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第四是公众与媒体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工作、宣传与监督,这是促进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和深入的重要因素。

  刘康教授同时指出,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突出表现是我们基本处于被动的治理阶段,缺少主动的介入和预防措施,生态环保之路任重而道远。下一阶段需要加强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应当尽快划定和落实生态红线,通过对红线的管理来倒逼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资源开发生态化;在城市建设中采取限制施工的措施只是临时性的,找到如何避免城市大拆大建、减少裸露地面,降低扬尘才是根本;如何将城市绿地与雨水的拦蓄、利用有机结合,减少城市雨涝危害,提高雨水利用率是城市绿化的关键;在生态环保的实施上,很多问题有待我们不断深入研究、验证和探索,从而为后续的生态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基础。

  改革创新是未来的突破口。如今,技术层面的问题已不是最大制约,主要是我们的思路和理念有待更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涉及诸多领域和部门,由于过去我们在管理方面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造成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等情况。因此创新机制和政策是提高效率,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各类示范区、实验区建设、由政府组织建立领导协调机构,有针对性地探索并建立相应政策、机制创新模式,并在同类区域推广应用。目前,我省的西咸新区、延安、榆林、安康等地均在开展此类建设,它们各自的重点和特色不尽相同,相信可以在政策、机制方面形成不同的创新模式,为我省不同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示范和推动的作用。”刘康教授说。(记者刘曌琼)

  2015,陕西民生怎么保?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增加百姓福祉,就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才是为政者的重要责任。

  改革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生录取比例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自2014年春季开学起,陕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80万名学生免费吃上政府提供的营养餐。通过给学生提供完整的课间加餐或营养午餐等形式,改善农村孩子的营养问题。不仅为广大群众减轻了经济负担,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也为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解除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陕西始终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陕西公办幼儿园发展到2178所,毛入园率达96.9%,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162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大学区制改革全面铺开。

  “抓教育发展,有一条必须始终把握好,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在教育问题上习总书记既点明了问题,又指出了方向。素质教育的提升不完全等同于让孩子去学习钢琴、美术等,而更多的应是注重孩子本身德行的培养,如今,从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定位存在误区。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孩子教育的困局需要多方合力破除,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院研究院石英说道。

  当今,“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毋庸置疑,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是关键。

  招考不改,教育难兴。陕西省教育厅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14年扩大了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规模和范围,推进高职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工作,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努力提高农村学生录取比例,让更多农村孩子看到希望是制度改革的亮点之一。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教的关键之年,做好本年的工作,对确保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鼓励创业:去年全省新增小微企业27.6万户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了不容忽视的现状。然而,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毕业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曹文皓则显得胸有成竹。

  由于爱好摄影,从大二起,曹文皓就和同学组建摄影团队,赚到了“第一桶金”。2014年毕业后,他正式踏上了创业之路,和几个朋友创建了影视工作室,承接婚纱、婚礼摄影的业务。好的创意加上敏锐的市场嗅觉,虽然工作室运行不到一年,但已取得不菲成绩,目前每月营业额已超过3万元。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期待在西安地区打出知名度,并通过国内外的摄影大赛,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自己。”

  事实上,除了曹文皓以外,现在已有很多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热潮”中。据陕西省人社厅工作人员介绍,仅去年一年,全省共为2.15万名大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创业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亿元,扶持了5699名大学生创业。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以及全省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的制定出台,也从政策上有效解决初期创业者的场地、融资等成本问题,填补了我省创业孵化实践工作的政策空白,极大提升了创业者的积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在此次陕西之行的视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陕西通过多项举措,诸如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减免行政性收费,解决小额贷款难……为就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新注册登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27.6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40.7%。

  通过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有效拉动了就业率增长。201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5%,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到92.38%。

  对于今后就业工作的发展目标,娄勤俭省长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大学生见习制度,积极增加公益性岗位,向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职业教育,适度放宽创业促就业个人小额贷款额度和贴息年限。

  突出重点: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

  在宝鸡市麟游县丈八镇壑口村,村民赵彦儒大爷在村口的商店用上了“会吐钱”的POS机。

  刷卡,签字登记,足不出村,赵彦儒就拿到了养老金。“以前领养老钱要到县农行或镇上的邮政储蓄代办点,现在就跟在家取钱一样方便。”赵彦儒和同村的老人纷纷高兴地说道。

  为了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现在宝鸡多个县区已经打造出参保、缴费、领取、查询、年检“五个不出村”的经办管理服务模式,而在宝鸡推行的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统一,也被称为“宝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关注并得到推广。

  宝鸡模式是陕西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工作,时刻关注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经过“十连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的648元增长到2116元,居全国第12位。为了减轻失业人员生活负担,去年我省首次对在取暖期内当月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按照一个取暖季900元,平均每人每月225元的标准发放失业保险补贴,全省近3万失业人员从中受益。

  “民生保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社会稳定阀。解决底线民生,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各类问题。守住民生的底线,有利于解决各类严重的社会问题。”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祖社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也强调:“要健全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保基本、兜底线,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让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社会保障是民生底线,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免除百姓生存方面的后顾之忧。”对于今后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石英也有一些观点和建议,他认为,首先,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其次,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第三,要从城乡统筹的视角促进相关制度的整合与协调,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第四,要解决现有的社会保障难题,如筹资、异地报销等问题,逐步打破地区壁垒,实现信息充分共享、资源充分利用,方便人才的自由流动。

  吃得放心:重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近些年,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不绝于耳,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整治“战绩”的公布,人们在对“整治风暴”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流露出对食品安全问题易发多发的担忧,对保卫餐桌的强烈期待。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食’字下面是‘良’字,食品生产必须是有良心的,食品质量必须是良好的。”

  食品安全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近年来,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全省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陕西全省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3年的考评中,陕西省食品安全综合得分92.5,名列全国第三位。

  “要加强监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总书记强调。

  让群众吃得放心,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让“监管之手”发挥应有作用。针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陕西省在各地市开通12331投诉热线,配合网站、政务微博、局长信箱等构建便捷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镇(乡、街道办)新设立了1369个副科级的食品药品监管所,明确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与此同时,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建立了食品药品企业诚信档案。计划在2年内,逐步建立起覆盖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的信用体系,促进企业诚信建设。

  2014年8月,国务院食安办将陕西与河北、山东、湖北4省作为试点省份,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陕西省将持续推进能力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和“三项”创建工作等8个方面的24项重点工作,不断优化监管体制、充实监管力量、完善法律标准、强化技术支撑、严格问责追责,抓好企业第一责任落实。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仅靠企业自律远远不够,“改善民生,尤其是涉及人民健康的问题,需要加大政府力量,以强烈的宗旨意识为引领,切实从百姓需求出发,明确自身职责。”石英说道。(杜瑶 许梦婷)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建设 考试招生 生态环保 自主招生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