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春到红寺湖。
罗红摄
汉中一江两岸东会客厅美景。
李仁義摄
2014年,正是汉中转型升级的嘉年华。汉中市上承2013年“陕西四小虎”发展大势,下启2015年全面推进“法治汉中”开局篇章。“保位争先,逆势发展”成为这一年汉中发展的主旋律。
汉中,2014年收获了什么?2015年又将迎接怎样的未来?“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成为一以贯之的主线,而梳理其中的关键词,汉中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愈加清晰。
1 战略定位:循环发展 生态宜居
“春风又绿江南岸”。早春时节的天汉大地,汉江泛清波,油菜花似海,樱花灿如雪,令人流连忘返。
绿水青山已成为汉中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接力赛”。省委、省政府关于汉中“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更让汉中的干部群众坚定了发展的新坐标、新任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汉中干部群众把真美汉中作为最响亮的发展品牌。呵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4年初,汉中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汉中发展思路,提出要按照省委关于汉中“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紧盯“三市”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文化名市、项目拉动、城镇带动、创新驱动“六大战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旅游文化和高科技“五大产业”,着力推进千亿投资、工业翻番、农业倍增、全域旅游、城乡统筹、文化振兴、生态环境、扶贫攻坚、民生改善、治理创新“十大工程”,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精品景区、新型社区、美丽乡村“五大园区(村)”;倾力打造“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确保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如果说,建设‘三市’、同步小康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六大战略’就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五大产业’就是实现目标的支撑,‘十大工程’就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五大园区(村)’就是实现目标的平台,城市品牌就是凝聚目标实现的精神动力,这几个方面构成了汉中区域发展的有机整体。”汉中市委书记魏增军一再强调。
从实践看,这一思路得到各级广泛认同,有效引领汉中改革发展。魏增军多次表述说:“保护、建设好汉中良好生态,必须打破就生态论生态的观念,以系统思维、全局理念,把生态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加以推进。”
2014年,汉中市系统、全面地抓了“三件大事”。一个是集中整治“治污”。启动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一个是建设修复“增绿”。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推进汉江综合整治和湿地保护,使绿带园林进街、围城、上路、入村。一个是循环发展“治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在减量化、再利用中使各类资源“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2 年度答卷:十大亮点 续写精彩
2013年上半年,汉中、咸阳、宝鸡、渭南以平均13%的经济增速,撑起陕西省经济增长半边天,赢得了“陕西四小虎”的美誉。地处秦巴山区的汉中市交出了一张优异的答卷,在2013年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汉中首次跻身全省综合优秀地市行列,迎来掌声一片。
这对于2014年的汉中,是“压力”更是“动力”。
一路爬坡上坎,一年春华秋实。汉中市市长王建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汉中2014年也是成色十足的丰收年。一名专业人士梳理出“2014年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大亮点”:
亮点一:经济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两大重要指标逼近或突破“千亿大关”。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991亿元,增长11.6%、增速居全省第3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加值达到312.47亿元,增长17.1%,增速居全省第3位;农业总产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4位。
亮点二: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非公经济占据“半边天”。三次产业比例为18.6∶46.2∶35.2。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工业、能源化工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7%。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
亮点三:“实体经济”稳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达15.55%。财政总收入90.95亿元、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40.89亿元、同口径增长15.55%,非税收入占比26.9%。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3.5%。
亮点四:深化改革首战告捷,镇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2014年确定的141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127项。行政审批事项净减少198项,精简率38%。全年新发展内资企业3750户,增长94.8%。
亮点五:打通空中大通道,汉中新机场直航北京、深圳、上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7亿元,增长19%,成功引进普汇中金世界港、亿丰国际商贸城等重大项目。
亮点六:212个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汉中航空智慧城横空出世。2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3.83亿元,增长31%。汉中航空智慧新城规划已经省上批准。西成客专汉中段全线开工、路基工程完成75%。汉巴渝快速铁路已列入国家交通规划。
亮点七: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实施污染治理项目121个,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910公里,清理城乡垃圾2.24万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1.2%、100%。汉江出境水质保持二类以上。
亮点八:张骞墓申遗获得成功,汉中成为陕南地区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市。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我省7个遗产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影响深远。
亮点九:全市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3%,全市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民生类财政支出达194.3亿元。保障房建设、移民搬迁在全省考评中均获一等奖。
亮点十:全省目标责任考核社会调查中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二位。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9%。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审批事项54.9万件、办结率99%。
3 城市品牌: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汉中市委、市政府把树立汉中城市品牌形象作为转型升级、集聚人气的重要抓手。2014年4月,在魏增军的主导和倡议下,汉中面向全国集思广益,汇集各方智慧,最终确定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城市品牌。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既从时间经度上诠释了汉中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印记,又从空间纬度上彰显了汉中生态真山真水、群众真情真意、干部真抓真干的鲜明特征,有效提升了汉中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促进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汉中明确了主攻方向,重点是精心打造汉中栈道、汉使张骞、古路坝灯火等文化精品,尽快组建汉中文化传媒集团,抓好“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文化景区项目建设。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4 发展路径:六大战略 五大产业
2014年底,有关机构发布“汉语盘点2014年”榜单,“新常态”位居2014年十大新词语的榜首。
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汉中的新路径在哪里?魏增军说:“‘六大战略’着眼‘三市’建设、同步小康宏伟蓝图,顺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和趋势,抓住了汉中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潜能。”
汉中产业基础较好、门类相对齐全,但总体实力不强、散而小的问题比较突出。王建军说:“我们提出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旅游文化和高科技产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努力把‘五大产业’打造成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点支柱产业。”
5 发展平台:十大工程 五大园区
汉中发展要重点抓好“十大工程”和“五大园区(村)”建设,使其持续推进,构成全市各项工作的骨干架构。
说完2014年的“收成”,再说2015年的目标,王建军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千亿投资工程”首当其冲。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5.04亿元,增长24.4%。2015年目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
经济强不强,工业来衡量。2014年“工业翻番工程”目标如期实现。2015年,汉中市将实施新一轮“工业翻番工程”。力争全年县域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18.5%以上。
实施“全域旅游工程”是汉中的发展新理念。汉中把全市2.7万平方公里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和经营。2014年新创建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2015年将编制出台《全域旅游规划》,迎接“高铁时代”,力争全年旅游收入突破150亿元,增长15%以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4年汉中市大力实施“农业倍增工程”,粮油总产达120万吨,汉中仙毫在国际茶博会上获27枚金奖。2015年,汉中将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对“农业倍增工程”的贡献份额。全年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20个,培育家庭农场100个,职业农民1000人。
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15年汉中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王建军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即牢牢把握中高速增长这一要求、中高端这一调转取向、促改革这一强劲动力、保生态这一立市之本、特色化这一发展路径、惠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实现这些目标,汉中要再唱响一个主旋律,这就是“创新担当,争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