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县

2015-3-5 8:06: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县

1985年,石泉群众自发组建安康市首个民间文化社团—书法协会。星星之火已燎原,截至目前,全县文化社团遍布城乡达35个。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日益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文明新风尚悄然形成。尤其在广大农村,人们不再沉溺在牌桌、酒桌上,三五成群论学术、研书法,“放下锄头健身去”已成石泉城乡新时尚。

石泉把文化作为强县之魂,把文化强县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创建、大投入推进,有效提升了文化发展软实力,催生了经济发展新动力。石泉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荣获优秀格次,2014年多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安康全市第一方阵。

四大体系强基础

石泉201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几年来通过出台政策体系、建立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群众文化发展体系,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台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文化发展奖补暂行规定》、《文化强县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文化强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文化强县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将任务量化到各镇各部门,明确责任、限时推动落实,体现了该县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决心。

建立保障体系。成立了文化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在经费投入上,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强县建设,同时多渠道增加文化建设的发展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加快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步伐,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考核制度上,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建设文化强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县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建设文化强县的浓厚氛围。

加强服务体系。按照县城抓重点、各镇抓提升、村(社区)抓普及的思路,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城在巩固提升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上,积极规划建设剧院、杨柳体育馆、城展馆、红军纪念馆、文博馆等。全县11个镇文化站相继完成标准化建设,同时文化人才队伍得到充实,配强镇文化站站长,建立了150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邀请10名中省市专家成立了智囊团,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同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才培训,提升业务素养。

完善发展体系。完善出台群众文化发展奖补机制、考核机制、评优机制,多方面给予奖励,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以文化社团为载体组织群众,通过选拔社团带头人、简化社团审批手续、奖励新成立农村社团等机制,使文化社团以自发性向组织化转变,社团不断发展壮大。以文化活动为平台激发群众,坚持每年举办春节民间艺术展演、广场舞大赛、民歌大赛、社团表演大赛、书画摄影奇石根雕展五大固化活动,搭建文化活动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开展以文化、卫生、科技、法律、道德进农村为主题的惠农工程五进活动,让广大群众与文艺工作者同台互动演出,为老百姓送去了精神食粮,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城乡文化社团日常活动不间断,群众文化热情空前高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大成效乐群众

广场舞、民歌赛,“一月一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后柳水乡、县城老街等景点,观山水、听民歌、逛古街、赏奇石……走进石泉城乡,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发展已经渗透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县文化凝聚力、创造力、辐射力明显增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品牌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加强对鬼谷子文化研究的推广应用,鬼谷子传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鬼谷子文化品牌已经走向了全省、全国。打好“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宣传组合拳,相继组织开展了“石泉十美”形象大使选拔赛、书画摄影大赛、石泉食美厨艺大赛等系列赛事活动,通过一部风光片、一本宣传画册、一套视频广告等“六个一”的方式推进旅游品牌进都市、进酒店、进景区、进广场、进社区,叫响了“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文化旅游品牌。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在鼓励创作、多出精品,鼓励提升、多参加赛事活动的政策激励下,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由陕歌集团执导、石泉群众演员参演完成的反映石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音诗画舞《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在2014年夏天安康龙舟节首演获得各方一致好评,并参加9月份举行的“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受到充分肯定。各界盛赞“这是群众文化的结晶,是地域文化的盛宴,是文化旅游融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参加省、市文艺赛事活动,创作的多个小戏、小品、快板、词曲作品获得省市大奖。

文化产业起步发展。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坚持文化产业项目化运行,云雾山旅游开发、陕南秦巴风情园、城关镇文化旅游街区、后柳亲水休闲文化产业基地等四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近三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了3412万元、4324万元、5917万元,均高于上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以文化人作用逐步显现。充分发挥文化认知、滋养、教化、凝聚作用,让群众在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教育和提升。北街社区的刑满释放人员成为社区社团成员,饶峰镇一村民过去是老上访户,如今成为该村社团负责人。各社团通过创作编排大量向上向善的文化作品,寓教于乐,引领风尚。同时,通过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和谐新家园等创建评比,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社会善念,群众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了乡邮员赵明翠、好婆婆柯善凤、好少年罗曼琳等一大批道德模范,2014年该县有3人入选陕西好人榜,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文旅融合助推旅游发展。石泉县在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的同时,还深入在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实现休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推出了“鲶鱼豆腐”、“石泉河虾”等地方特色小吃,做好“汉调二黄”、“庖汤会”等民俗文化的传承,着力开发鬼谷子腊肉、富硒农产品等系列旅游商品,精心推出“石泉十美”等系列旅游文化丛书。通过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让石泉旅游形象美、民俗民风美、文化内涵美得到充分展现和外扬。借助对旅游文化品牌不遗余力地提炼、打造、宣传和推介,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凸显,各大景区、各家农家乐、各类宾馆生意火爆,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4年累计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36亿元。

“15551”工程给力文化强县建设

“要加快地域文化开发,打造文化产业,以文化项目为支撑,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正处于文化强县建设的关键之年,当前及未来几年石泉将重点实施强力推进‘15551’工程,促进文化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在石泉地域文化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石泉县长李启全如是说。

具体来说,“15551”工程即筹划一场迎宾晚会,将“秦巴水乡石泉十美”音诗画舞大戏常态化地向游客开放,充分展示石泉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云雾山鬼谷子文化、秦巴风情园、县城古街区、后柳水乡、熨斗古街区五大文化产业园,开展云雾山之春、汉江之夏、水乡之秋、燕翔之冬、春节民间文化艺术节等五大文化旅游宣传周活动,固化开展杨柳秦巴风情园演艺、禹王宫汉调二黄、古街皮影戏、老街县衙情景剧、大型广场舞会等五大专场演艺;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开发项目,充分发挥石泉地域文化优势,全方位打造石泉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石泉文化大发展让县域文化名人备受鼓舞,擅长鬼谷子、蚕桑文化研究的老学者李佩金表示,今后他将要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贴近群众,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下一步,他还将通过“唱蚕桑、演蚕桑、说蚕桑”等多种方式,让石泉蚕桑文化研究走上大众化、产业化之路。县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阮婕表示,石泉文化大发展让青年一代看到了石泉更加美好的前景和希望,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石泉文化事业贡献应有力量。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县【2】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县【3】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县【4】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