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元宵节是汉民族延续两千年的传统节日,始于汉代帝王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类似造物主的神灵)的活动。汉时的长安城是世界的中心,这一夜天下星月辉映,全城取消宵禁,城内张灯结彩,盛大的灯火通宵达旦,百姓乘着新年后的余兴,披着早春稍带寒意的轻柔晚风, 踏月观灯、 猜谜射覆、万众欢腾。古人将夜又称为宵,故名“元宵节”,道家又叫“上元节”,是中国独具风采的传统节日。
不同朝代的元宵节
隋唐之际, 是中国又一个大一统兴盛的时代,元宵节更加大放异彩。唐代同样有宵禁, 但在元宵节前后几日, 却特许驰禁, 放三夜花灯, 称之为“ 放夜”。当此之时, “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上元夜六首》) ,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坊门, 夜游观赏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 以致车不能掉头, 人难以转身,甚至有的人被挤得悬空而起。据《辇下岁时记》记载: 唐睿宗上安福门观灯, 让太常作乐歌, 宫女歌舞, 朝士中能文者填写踏歌词, 踏歌“声调入云”。到唐玄宗时代,为上元节曾特意修建一座灯楼,其广达二十间, 高达一百五十尺, 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 微风吹来, 金玉铮铮作响。灯上又绘龙凤虎豹, 作腾跃之状, 栩栩如生。唐玄宗又在东都“ 大陈灯影, 设庭燎, 自禁中至于殿廷, 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既然皇帝提倡, 就会上行下效。皇亲国戚也竞相夸富斗奇, 灯火设计, 各尽巧思,民间花灯也是花样层出不穷。长安城中彻夜辉煌如昼。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序中写道: “ 京城正月望日, 盛饰灯火之会, 金吾驰禁,贵戚及下里工贾, 无不夜游。车马骈阗, 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 马上作乐, 以相夸竞, 文士皆赋诗以纪其事。”
宋代元宵节,皇帝先到寺观行香,再登御楼或东华门的东西角楼, 与近臣宴饮,与民同乐,赏灯观舞,水浒传中有生动的描写。由于宋代从京师到民间都十分重视元宵放灯, “灯市”由此产生,同时烟火也兴盛起来,火药不仅制成炮仗, 而且制作烟火。除过花灯与烟火以外, “打灯谜”也正式流行开来,把谜语书笺贴在元宵彩灯上供人猜射, 让人们一边赏灯, 一边猜谜。宋代元宵期间的杂技活动也丰富多彩,如《东京梦华录》记载: 击丸、蹴鞠、踏索上竿, 赵野人的“ 倒吃冷淘”, 张九歌“吞铁剑”, 李外宁药法傀儡, 小健儿“吐五色水”等等,给元宵节增添了节日的奇光异彩。从宋代开始,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食,最初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到了明代, 元宵节放灯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延长为十天。京师东华门外有“灯市”, 贵贱相杂睞, 贫富相贸易。富者张灯四夕, 贫者仅一夕, 更贫困者无灯。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当时灯节耍狮子、放烟火、鼓吹弹唱, 挤挤杂杂, 大街小巷, 通宵以乐,在明代小说、戏剧中有更多的记载。清代从元旦到元宵节, 舞狮子、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动都涌到节日期间, 每日社火不断, 锣鼓喧天。直至今天,古代耍狮子、舞龙灯、闹社火之风更盛, 尤其是乡村农民闹社火、踩高跷, 走乡串镇, 往往络绎数十里不绝。
渭南的元宵节风俗
渭南元宵节以社火非遗民俗展演、秦腔戏曲、各县市特色小吃最为引人。城区内每年的社火展演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盛会,各县市区民间社火还有不同风俗,其中以韩城阵鼓、合阳上锣鼓、富平老庙老鼓、潼关芯子、古战船、渭南跑旱马、蒲城八仙板等最具特色。
韩城阵鼓是一种古老的社火表演形式,盛行于陕西韩城南部,尤以南塬的城北村最具代表性。韩城阵鼓是一种宫廷式锣鼓,表演时气势宏大,队伍严整有序。虽为宫廷式锣鼓,其严谨表演形式却融入了喜庆的因素。有文字记载的韩城阵鼓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群众将其用于自娱自乐,庆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表演队伍喜用百面锣鼓出现,阵容布局以中心直径一米开外的大鼓为统领,小鼓若干围拱大鼓,右边半百镲,左边半百锣,前后队末必有两三面马锣,花杆居于两侧外围,形成大小鼓居中锣镲长阵分别两边的庞大阵容。此阵容中,指挥者手执三米长的竹杆及令旗,指挥整个锣鼓队伍。动用杆,静甩旗,英武雄壮,气宇轩昂,正是“百面锣,随大鼓;镲子隔,马锣补;看花哨,数小鼓;看姿势,像猛虎”。阵容后有50面龙凤旗,更添其恢宏壮丽的气势。
合阳上锣鼓这是伏六乡东雷村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狂、蛮、怪、狠”的特点出名,具有强烈的群体性、争斗性和舞蹈性,具有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每次表演,村中按地域分成两社,各组一队锣鼓,鼓点急促,动作刚劲,演员们赤膊、头插野鸡翎奔逐上场,锣鼓喧天,喊声不绝,风格粗犷豪迈。潼关芯子由成年演员身上捆着钢筋架,将化妆后的小孩架在肩上,造型有刀尖上站人、算盘珠上立人、烟袋锅上立人、雨伞尖和扁担两头站人等,形象奇妙而夸张;古战船由演员扮演文官武将,其船体和演员浑然一体,真假难分,模仿战船在水中行进战斗。临渭区跑旱马,表演者着彩衣,身托马头道具,举红伞,敲小鼓舞动全场,戏剧效果异常生动。
渭南是秦腔的发源地之一,华阴老腔近年来更是闻名全国。除此之外,华县皮影、大荔面花、富平陶艺、泥塑、渭南剪纸等非遗产品也声誉远播。各县市特色小吃以水盆羊肉、渭南时辰包子、韩城羊肉糊卜、大荔肘子、富平柿子饼、太后饼、潼关酱菜、合阳踅面等为代表。在元宵节中,渭南人赏社火、观戏曲、看非遗展览已是每年必备节目。(记者 王军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