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大唐芙蓉园四周绿树环绕 (资料图) 记者 刘珂 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西安秉持这一理念,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高标准、快节奏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让广大市民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创建为民 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西安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西安通过实施“古新分治”,成功地处理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街区古朴典雅,现代街区文明时尚,“古都仪象”与“现代气息”完美集于一身,千年古都重放异彩。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如今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
在老城区,积极实施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通过推进行政中心外迁,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延续历史文脉,再现盛唐仪象及明清风貌。通过一系列项目,逐步恢复了西安古城的历史人文景观系统,使千年古都重放异彩,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城市外围,西安大力发展城市新区。先后建立了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一座座现代新城拔地而起,让西安这个历史厚重的华夏故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2012年西安提出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规划利用8年时间,新建、改造、提升“5个引水体系、7片湿地、10条河系、28座湖池”,将城市生态水面从4.5万亩增加到7.6万亩,实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愿景。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目前已建成“八湖十湿地”,“水西安”效果初现,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积极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2%,人均公共绿地9.34平方米,50个公园,300多个城市绿地广场,形成了“满城绿树满城花”的“园林化都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治污减霾工作,拔烟囱、拆锅炉、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关闭“十五小”,建设污水处理厂,市域内河流水质逐年稳步提升。
西安还实现了城区主要道路由清扫向冲洗的转变,利用高效节水的环卫专用机械,及时消除道路、道沿和交通隔离护栏等市政设施周边积尘,强化背街小巷保洁力度,大街小巷更加干净整洁;针对门头牌匾设置不规范的问题,西安要求城区沿街门店、地下通道(经营商户)门头牌匾统一设置,如今,城区主干道沿街门店门头牌匾整齐美观、用字规范,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百条标准化管理街、规范53个蔬菜早市和44个便民市场、新建10座以上人行天桥、实现20条道路线缆落地。
连续十多年来,西安每年安排100多亿元城建资金,加强城市的路、水、气、热、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变大、路渐宽、浓荫满地、高楼迭起……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中,随着缓堵保畅、治污减霾、城市精细化管理、八水润西安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的实施,西安将创建任务一步步落细、一层层落小、一招招落实,也让城市的面貌越来越靓丽,城市管理愈来愈精细,城市环境更加和谐宜居。
创建惠民 市民生活幸福美好
创建“文明城市”既是提升西安形象的前提,更是改善民生民本的需要。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西安把创建工作的关注点、着力点放在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民以食为天,市民吃得放心。从2007年起,西安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早餐统一加工配送,保证10多万市民吃到卫生快捷的早餐。现在,放心早餐正在逐步向放心三餐发展。2010年,又推出“放心馒头”。2011年推出放心豆制品工程。如今在西安,许多上班族已习惯了在单位附近的放心早餐点排队买早餐,这也成为西安一道文明风景线。
让“居者有其屋”。每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万套左右,提供保障性房源3万多套,绝大多数低中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得到保障和改善。截止目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2007年至今,在省政府专项工作考核中,西安一直是全省住房保障先进城市。
公共交通出行便捷。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市民出门最多300米就有公交车站;公交车辆配备很充足,几分钟就是一趟;而且政府财政补贴、市民乘车刷卡五折优惠,“乘车难”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加快地铁建设速度,全市共规划地铁线路15条,目前1、2号线已投入运营,而且在2018年前还将开通四条线路,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社会保障让市民生活无忧。西安全面实施在职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做到了全覆盖,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市33.6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年目标提前完成,西安累计建成各类博物馆100座,组织文化活动、惠民演出1400多场。新建、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00个,建成农民健身工程700个。西安市以开展专项整治和文明交通行动为重点优化交通环境,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出行方便带来的幸福感。
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中国城市民生成就典范大奖……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员,人们对西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大提升,这些荣誉彰显着西安的人民更幸福、城市更文明,也是西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梦想的生动实践。
创建育人 文明引领城市新风尚
十八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历程,宛若一场跨世纪的文明跨越,在十八年持续创建的过程中,千年古都西安实现了自我超越,脱胎换骨,收获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的硕果。
十字路口闯红灯的行人越来越少,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已成为普遍习惯,公交站点、地铁站排队候车早已内化于心,蔚然成风。如今,西安的每一位市民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对文明城市的定义,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享受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十八年的创建历程,市民早已把文明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价值追求,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活向往。每年中高考的时候,西安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自发的组成“爱心车队”,为考生提供服务;在西安的社区里,经常会看到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在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每天都会有四名公共文明引导员,提醒出行市民不闯红灯,安全出行;在西安的街头,你会看到13座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市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行动,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每一位个体都是城市文明的奠基者,他们也以自己所在群体的“文明小气候”带动全社会的“文明大气候”,让西安的文明之光才能绚丽夺目。
十八年创建,今朝终圆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不是文明创建的终点,文明是西安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伴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的十八载追梦岁月的圆梦,西安历经奇迹般的城市蝶变,文明的故事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传唱,文明的脚步仍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前行着。如今,文明已经融入市民的血液中,化成自觉的行动,随时随处都唱响着和谐美好的赞歌。
十八年的梦想,十八年的荣耀,追随文明梦想的追逐一路走来,西安市民能清晰的看到这座城市由内向外发生的巨大变化,西安现代城市文明的轮廓日渐清晰,西安在践行公民道德中提升了市民素质,在深化共建共享中促进了社会融合,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激发了社会活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升了市民幸福感,随着文明创建成果的巩固提升,西安将会更加美丽骄人,文明古都将更加和谐有序,更加生机盎然,更加整洁清新,更加古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