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工作人员在为文物称重,这是文物信息采集中的一项重要数据。在建中的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一旦输入22位的编号,就将清晰反映出该文物的种类、年代、重量、级别、保存状况等信息。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日在京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首次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可移动文物的“国家登录制度”正在建设中。
励小捷介绍,现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并以平均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这102万余家国有单位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类别,普查中同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这22位的登录编号按照“行政区域代码”+“单位性质代码”+“行业分类代码”+“单位顺序号”+“藏品的顺序号”生成,一旦确定将不会变更。
基于“文物身份证”而建立的国家登录制度,则将是此次普查的终极目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到2016年末首次普查结束,也不代表完全完成,“对文物本来就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无论是漏报、瞒报还是报得不准确,在确立了登录制度之后,这都是可以弥补的。”他透露,首次普查结束后将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例如只有登录后有身份证号的文物才能交流、交换或出境展览,对文物本体的修复、对保管条件的改善也会有相应的经费支持等。
对于民众关注的民间收藏文物的登记问题,宋新潮表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是针对国有单位的,在这次普查结束后会继续开展相关的登记登录工作,其中也会包括民间收藏文物。“我们认为,对民间文物的登录,既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也是国家对民间持有文物的一种保护。”
至于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宋新潮坦言“任务重、时间紧”。他以北京故宫为例,“故宫用7年数了一遍,得出文物总数为187万件;而我们要在3年把文物的细节包括照片全部登录造册。因此,持续的经费支持必不可少。”据悉,2014年中国各级普查经费落实总额为4.12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