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林虎
春节期间,笔者乘坐公交车路过五里河子时看到,在一个搭建的简易舞台上,一台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正在上演。台上群众的表演投入,台下看的群众也津津有味。
让百姓满意、促进基层文化生活品位提升,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衡量基层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基层文化建设如果“口惠而实不至”,把基层文化建设当成走过场,只会使群众越来越少,最终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不但背离了文化建设的初衷,更会使群众生出反感,最后得不偿失。因此,如何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质量,让基层文化建设有滋有味,是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群众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去建设,群众心里清楚。因此,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按照群众自身的方式发展群众文化,用群众的热情创作文化作品,实现群众文化在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春节期间,我市的很多社区、街道和村镇,组织开展展演活动或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主体是群众,所表现的都是身边的好人好事,这在营造节日氛围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身边的群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鱼”和“渔”之间的关系。如果“渔”的能力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很难保持的。因此,送文化是必须的,但怎样“送好”确实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文化部门更应该当好“授渔”的角色,在把“鱼”送到基层的同时,还要把“授渔”的技能留下来,让基层群众从等待“接文化”到自发“生产文化”。
我市文化部门面向农民、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在农村和社区成立了基层文化活动基地、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点,依托这些基地,组织开展广场舞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这种将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变“授鱼”为“授渔”,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效果,从而推动基层文化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更多的群众感受文化氛围,为日照的发展注入更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