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左图:这张弓弩非常完整,直线长约1.25米 通讯员 张天柱摄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一张最为完整的弓弩“现身”。它不仅弓弦、弓背配件完整,还有带有小孔的两个木条——“檠(qíng)”。檠的用途也首次得到确认,为防止弓弩变形。
发现最完整弓弩 直线长约1.25米
秦俑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
这次在一号坑11号过洞,发现了一张直线长约1.25米的弓弩。“这是秦俑发掘以来所发现的最完整的一个弓弩。”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队领队申茂盛告诉记者,去年2月份曾在同一过洞出土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弓弩,有弓弦等配件。和去年出土的弓弩相比,这次的弓弩上有完整的两个檠,即宽3厘米,厚4厘米,长约45厘米的两根木条。每个檠上有3个小孔。
弓弩上有了“檠” 可防止其变形
“以前的发掘中也常出土不完整的檠,但是对它的用途一直都不太清晰。”申茂盛说,一开始很多专家认为它是弩的辅助杆,后来发现有了它根本拉不开弓,起不到辅助作用。后来又认为它是韬(弓弩的麻或皮质“外套”)的撑木。但是这一说法很快又被推翻。韬本身就是软的,也不需要木条。
这次清理中,发现每条檠上有3个小孔,“有孔肯定要穿绳,它又处在弓壁弯曲弧度下方,这个位置明显是为了固定所用。”申茂盛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缚绑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保持不变形。
这种推断在史料中得到了印证。例如,朱熹《集传》:“以竹为闭,而以绳约之以驰弓之里,檠弓体使正也。”也就是说,弓弩在不用的时候,用檠捆绑防止变形,然后放到袋子里。
据悉,这是首次明确了檠的使用方法和弓弩的保存方法。这个最完整弓弩目前已经清理完表面,结构清晰,将原样留在一号坑内,今后有望展示给市民。
目前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仍在继续中,主要对8号坑和11号坑进行清理。
相关链接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
秦俑一号坑是一个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
它在1978年到1984年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1985年,考古队对一号坑展开第二次发掘,发掘进行了一年。2009年开始进行第三次发掘,并于2012年6月发布了第三次发掘成果。
目前第三次发掘已经进入第五年,这期间发掘了百余件兵俑,还出土了盾牌等武器。
本组稿件由记者陈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