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连日来的春雨,人工增雨功不可没。适逢“3·23”世界气象日前夕,记者走近西安市从事人工增雨作业工作的唯一一名女火箭手魏亚红,13年来她作业397次,发射火箭弹1696枚……追云逐雨成一方“雨神”。
一晚上发射20枚火箭弹
前晚10时,周至县马召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身着灰色迷彩服、头戴白色钢盔的火箭手魏亚红,早已将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抬出来,装在火箭架上,并仔细检查。
“西安上空的云层厚度、高度、湿度指标均已具备,可以实施人工增雨。”接到气象局的通知后,工作人员积极申请空域,随着指挥长示意“发射”,魏亚红迅速撤离火箭弹30米外,按下遥控发射按钮。
1枚长1.5米、重8.5公斤的增雨火箭弹,“嗖”一下,拖着烈焰向西南方向腾空而起。10秒钟后,火箭弹抵达8000米高空,在云层中穿行爆裂,播撒可使云层增厚的雨滴凝核剂。
“着陆点在以发射点为中心、10公里半径的西南方向,那里是田地,人迹稀少。选择夜晚发射,主要是因为云层形成的时间适合,也有安全因素。”魏亚红说,前晚到昨晨,她发射了20枚火箭弹,看到绵绵春雨,心里很开心。
追云逐雨捕天机成一方“雨神”
36岁的魏亚红,13年坚守,成了百姓心中的一方“雨神”。她是西安市周至县气象局人影火箭手,也是全西安市从事人影工作的唯一一名“巾帼女将”。
因为每次增雨作业的时间不固定,经常在半夜,也是体力活,拆包装箱、传送增雨弹、装弹上膛到检查发射装置、启动按钮,所以绝大部分火箭手是男性。为何她会选择这个工作?魏亚红笑着说,最早是受她公公的影响,他是一名火箭手,她刚开始觉得很神奇,“以前迷信的人们遇到干旱时会祈雨。我觉得这份工作可以‘呼风唤雨’,让农民有个好收成!后来经过培训,拿到上岗证,干着干着,发现这份工作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和流程,并非凭空增雨。”
“云层的选择是人工增雨作业成败的关键,必须要会看云,比如遇到云底较低、云体膨大、呈花椰菜形的浓积云,或云体大且黑的积雨云,常带有雷电的积雨云,这时施加人工影响,就会得到理想的效果。”魏亚红说,作业点的选择也有讲究,一般设在受益点的上风方,同时还受云向、云速、催化时间、作业点与受益点的距离制约;安全很重要,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关人员不允许进入作业区域,此外,弹道是一个抛物线的轨迹,要计算抛物线得知火箭弹最后落地的距离,必须要想到落地的附近是否有村庄。
“天气千变万化,增雨作业火候的掌握很重要,如果作业早了则欲速而不达,作业迟了就变成‘马后炮’”。魏亚红说,刚上班时,她不熟练,用试射方法探测云团是否在射程内,现在已经熟练掌握各种技巧。
背着儿子去卫生所接到增雨指令
从2002年至今,在周至县抗旱减灾、森林防火、水源涵养、治污减霾、生态文明建设及全市重大活动保障服务中,魏亚红作业397次,发射火箭弹1696枚,创造了全市人影队伍作业次数最多、值班时间最长、发弹成果最丰的纪录。
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为了人影作业,她说自己亏欠家里太多。新婚第3天她接到人影作业指令,毅然放弃休假,整装奔赴人影作业现场。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当老公张罗好一桌好饭时,她已酣然入睡,老公埋怨的话也哽咽在喉中。
问到最难忘的经历时,她眼眶湿润,沉吟许久,抬头说,去年大年初四,入冬以来,全市持续干旱,近三个月没有一丝降水。为了捕捉天机,等待一次增雨机会,她在值班室一守就是三个昼夜。那晚,疲惫不堪的她回到家,看到儿子躺在被窝瑟瑟发抖,一摸额头,烫得厉害,她和老公轮流背着儿子往卫生所赶,正在这时,接到增雨指令。寒冷的冬夜,一边是发烧的儿子,一边是干涸的土地,该如何抉择?她没有犹豫,在刺骨的寒风、漆黑的冬夜中,毅然赶到作业点。并非不挂念生病的儿子,只是在她心中,冰冷的火箭弹成了乡亲们期盼瑞雪的最大的希望。她感慨说,自己的青春融入了风,汇成了雨。
董长宝章建设三秦都市报首席记者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