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更重要的是国民精神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能顶半边天”的中国妇女。陈若星,就是她们中间的一位。
记者、总编、作家、翻译家……在陕西文化界,陈若星的名字被广泛熟知。她总是以夺目的靓丽和优雅出现在全省各种大型或重要的文化活动现场,发型、着装,甚至小配饰,都是用了心的;举止、言谈都是那么落落大方和彬彬有礼的。有时,她是记者;有时,她是嘉宾;有时,她又是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她总是那么执著那么出色地工作着、美丽着,同时感染着身边的人们。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一直将微笑绽放得那么灿烂的美丽女人,这个干起工作来那么忘我那么有条不紊的女人,生活中竟背负着常人不可思议的“几座大山”——29年前婚变;17年前父亲瘫痪;6年前母亲老年痴呆;5年前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这一切,都需要由她一个人来扛!
她无怨无悔,独自一人把儿子培育成了品学兼优的医学博士;她放弃在美国刚刚开始的事业和新生活,选择回国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她以自己的真诚和温暖,替许多残疾人作家、农民作家、青年作家圆了文学梦……更让人惊讶的是,陈若星不但没有被接踵而来的打击压垮,反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始终是那么浓郁而持久——朋友相聚、外出采风的时候,她是歌喉动听的歌唱家;闲暇的时候,她是心灵手巧的服装裁剪师;常常,她也自己烹饪一些美食,偶尔还会品一壶茗茶、喝一杯咖啡……
我问陈若星:是什么力量使你能够从容地面对这一切?
她说:是梦想,是我的文学之梦、文化之梦。
陈若星的父母亲曾经都是陕西省社科院的专家,在她很小的时候,她非常幸运地在家中的书架上翻到高尔基的精装文集。书中丹柯牺牲自己、用自己燃烧的心引领着他的族群走出林莽的故事带给了她强烈的震撼。从此,文学就像丹柯那颗滚烫的心一样,植入了陈若星幼小的心灵。即便是在自己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她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就读书和写作。那种插空式的写作,居然累积了300余万字,有翻译的《女性·职业·家庭》、《烈火与恐怖》两部书,有故事集《没有讲过的故事》,有散文随笔作品集《夏花秋叶》、《俄罗斯札记》,还有电视剧本《日暮乡关》。作家陈忠实读完她的作品后说:“陈若星的审美倾向和精神坚守,不移不易,可见其清醒和冷静,还有操守,非此都难以10年里不移不易且愈加坚定的精神守护,尤其是在恶俗泛滥的时代里。”
2001年陈若星来到《文化艺术报》时,报社债台高筑,濒临破产。员工人心惶惶,办公室里杂乱肮脏,老鼠大摇大摆地在地上桌上穿越……经过长久的分析和思考,陈若星提出了报纸的新定位——在大报和都市报的夹缝中求生存。她说,我们必须改变心态,低到尘埃里,然后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2005年,国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音乐会《黄河颂》在延安壶口举办。陈若星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从扮演古船上艄公、八路军战士的演员到导演,做了特别详细的采访,并很快完成了消息《狂飙为我从天落》和报告文学《你听,黄河在怒吼》。这组报道不仅被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转载,而且获得了陕西新闻奖。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陈若星第一时间赶到了陕西重灾区宁强。白天,踩在余震频发、残砖碎瓦遍地的泥地上,冒着不时袭来砖瓦飞石的危险,在防震棚里采访。深夜,回到驻地整理资料,平复心情,然后开始彻夜赶写稿子,在第一时间传回报社。在震区度过了七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她忘我地拍摄了上千张图片,发表了5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和通讯。陈若星因此荣获了“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为总编辑,陈若星每周有应付不完的会议或突发事件。她认定,《文化艺术报》的梦想是为陕西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服务,为艺术家和大众服务,是作新时期陕西文化发展从不缺席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那次地震灾区采访中,陈若星突然感觉左胸及左后背像坠了铅一样难受。从灾区归来去医院反复检查后,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容不得伤感也容不得焦虑,只有一个念头在心中,无论怎样,都要面对;只有一份渴望——活着!只要她活着,父母就能吃上一口热饭;只要她活着,远方读书的儿子就还有妈妈;还有自己的事业,她怎么能甘心就此止步,让十余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呢?
安排完工作,给母亲做好最喜欢吃的菜肴,为瘫痪的老父亲做了全身恢复性按摩。收拾整理好住院和手术要带的洗漱用品、随身衣物等,她向母亲轻声道别:“妈,我要去出差了。”母亲轻轻点了点头。
乳腺癌大清扫手术,毫不夸张地讲,是将她的上身卸掉了半边,从肩部向下半个身子被剖开,把里面所有可能感染癌细胞的组织包括淋巴结全部去掉,而且必须切得很深。手术后一个月,开始化疗。每天因为怕药物渗漏会腐蚀肌肉组织,要一动也不敢动地打20多个小时吊针。化疗几天之后,她的头发全部脱落。
化疗期间无法回家,长时间的隐瞒引起了老母亲的焦虑,亲戚情急之中说出了陈若星做癌症手术的实情,母亲立刻高血压病发作,倒在了地上……陈若星一边联系好120急救车,一边叫来护士拔掉针管,便急忙穿着拖鞋,披上病号服,用纱巾包了头,跑到医院门口去接救护车……
母亲被送到抢救室,医生立即下了病危通知书……虚弱的陈若星拿着单子不停地在医院里穿梭着,挂号、交费、取药、排队做CT、给母亲更衣、喂水……母亲的病情刚刚有所缓解,父亲高烧也被送来重症监护室,又一张病危通知书递到了陈若星的面前……就这样,交大二附院同时住进了他们一家危重病人。一切的一切,陈若星都撑过来了。但如果内心不够强大,没有博大的爱,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美好的梦想,又怎么能做到呢?如今,儿子已经29岁,父亲已经91岁,母亲已经83岁,陈若星做完手术也已经5年了,她以自己的坚韧创造的生命奇迹受到了许多医学及护理权威的称赞。
当我走进陈若星和她的世界,试图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赞美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所能搜索到的溢美之词几乎全都适合她:美丽、知性、儒雅、乐观、谦和、真诚、踏实、坚韧、贤良、豁达、大度、包容、勤奋、执著、朴实、认真、阳光、温暖、善解人意、勇于担当……是的,她身上有着中国女性几乎所有的良好品德和素养,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国家、敬业爱岗、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在她身上叠加成了大写的中国传统女性、大写的中国人。
陈若星,生命因梦想而如此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