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欢乐与希望:流淌在年味里的乡村

2015-3-2 7:32: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陕北的正月。

党一博摄

2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五,在陕北的农村,年的味道从这一天才真正开始。
    从上午吃过饭后,绥德县石家湾镇周家沟村村口的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了。今天,村民们将要在广场上刨灯场,灯场规模虽然不大,但也要十几个劳力,一个下午的功夫。村子里的年轻人本就不多,回来的几个也大多不懂九曲灯场的布置安排。所以,村里的老会长,今年已经73岁的李成明老人不得不忙前忙后的指挥安排。
    旁边有几个年龄大的老婆婆,正在制作传统的洋芋灯。把一个个土豆切开剜成碗状,里面盛上羊油,再上个棉花制成的捻子,就可以点了。“现在很多村庄转九曲都用电灯,电灯的好处是不怕风吹,但我们农村人转灯还有很多讲究的,转灯预示一年吉祥顺利,转完灯再端个灯家里就能生个大胖小子。所以我们就专门用传统做法做了一部分灯,让那些想端灯的人把灯能够端走。”李成明说。
    忙完这一切,李成明坐在桌子前,在一瓶烧酒里开始叙说陕北的乡村与过年。
    日子越过越好,年味越来越淡
    在陕北有“肥正月,瘦二月”的说法,一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切活动都以过年为中心,杀猪、杀羊、推磨、滚碾子、生豆芽、做豆腐、做油馍、蒸馍馍、做油糕、做浑酒(米酒)、黄馍馍……这是家里的妇女们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家里孩子们最开心的时间。辛苦一年的乡亲们只有在这一个月里,不亏待自己,放开了吃喝,但一到青黄不接的二月里就又开始省吃俭用了。
    “说起来,这都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人的日子过得好了,以前只有过年时候才能吃得上的猪羊肉,年茶饭,现在天天都能吃得上,天天像过年。”李成明喝了一口烧酒说道。可也正因为日子过得好了,在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以前,一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茶饭,煮米、压糕,炸油馍馍,村子里碾子都不够用,有些人家半夜起来去占碾子。到年根前村里的妇女们互相帮忙去炸油糕、炸油馍馍,在家里的炕头上一坐,边干活边说家长里短,喜庆又热闹,家里溢出的欢乐像麻油的香味一样飘满了乡村。
    现在的人吃得好了,好多东西平时也能吃上,过年的时候有些人家也就不准备了,至于其他那些与过年有关的更多像仪式和庆典一样的乡俗和讲究也随着老人们的离去和乡土社会的瓦解,逐渐消失。“许多乡俗和传统都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现在村子里连年轻人都留不住,还怎么往下传,再过几年,等我们老一辈这些人都不在了,恐怕庙会、秧歌、转灯这些原来很神圣,很庄重的事情也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和讲究了。”李成明说。
    在周家沟村的广场上,停满了回乡来转灯看秧歌的汽车,其中不乏路虎、宝马等豪车,但李成明们知道,正像他们宁愿去县城住宾馆也无法适应家里的土炕与厕所一样,村庄已经与他们渐行渐远。正月的热闹过后,这些人很快就会离开村子,去外面更广阔的地方,而村子也将重新归于平静。
    人越来越少,只剩土地和窑洞还在坚守
    正月初五,绥德中学的语文老师党一博回到了他的家乡。
    作为从乡土社会中走出去的一个文化人,他对故乡的审视和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年这个仪式。“在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一切井然有序,春天播种、秋天收割,父母耕种、孩子上学,村子里的长辈们有着很好的威信和权威,是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现在回到村子里你看不到这种旧有的秩序,你甚至看不到耕种与收割。”党一博说。
    在许多的乡村,这种景象事实上已经开始常见,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只有老人、妇女和没上学的孩子。作为乡村社会有生力量的中青年则在村子里难见身影。“在以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祖祖辈辈都是围绕土地转的,可现在村子里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原来分属村子每家每户的上千亩地如今大多都荒着,前几年,看不过还多种几亩,可是这几年退耕还林,山上的山鸡、田鼠、兔子越来越多,种那几亩地有时候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索性没几个人种地了。”李成明说。
    站在周家沟村的高处往下看,你能看到沟沟岔岔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不少的窑洞。“但是你知道真正住人的能有几孔?许多人出去打工,窑洞就闲置着,有的结婚用的新房,里面花了很多的钱去装修,家具家电齐全,可也许就新婚住了几天,一年四季都空着,而这些人到城里又得租房甚至买房。”党一博说。
    最让人感到痛心的是村小的消失,村里没有小学,要上学最近也得到几里路外的镇上,要不就得到县城。为了供孩子上学又有不少人离开了村庄,到镇上、到县城去租房住。一位诗人说,在外国每个村庄都有一所教堂,而在中国每个村庄的小学就像一所教堂,那里寄托着全村老少的希望和信仰,可是如今,这种信仰在中国最底层的社会里消失了。
    返乡创业,新乡土社会的回归
    正月初六一过,子洲县老君殿镇红柳湾村就要开始准备起秧歌了。
    红柳湾村是老君殿镇经济和文化都发展的比较好的村子,这几年由于村子里在外面做生意的人比较多,村上也比较好,每年正月都会红火热闹地闹几天秧歌。“原来村上的人都往外跑,觉得在外面才能干大事,挣大钱,随着这几年国家的农村政策越来越好,有好多人意识到即使不离乡不离土,在农村也能干成事业,也能挣大钱。”刚刚在去年年底的换届中当选为红柳湾村村主任的封红红说。今年39岁的封红红十几岁就开始出门做生意,从去年开始,他返乡承包了一座山头开始种苹果树发展现代农业,并参选了村主任,立志要带领村上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近年来,在陕北像封红红这样带着资本、带着现代理念返乡创业的新农民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在外长期摸爬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理念,正在向他们原来试图离开的乡土社会回归。因为越来越多在外做生意的乡间能人的回归,许多一度被遗失和中断的年俗文化再度兴盛。在红柳湾村,连续多年都有比较大型的秧歌、转灯、跑旱船、耍狮子等民间年俗文化活动。“这些原来离开农村,在外打拼的能人的回归,或许可以重新建构起一个新秩序下的乡土社会,带出一个更加繁荣的农村。”一直在思考乡土文化重建的党一博老师欣喜地说。
    沉浸在正月氛围里的陕北,喜气洋洋,年味正浓。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