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张恤民 雍森荣 记者 黄艳) 走进美丽的朱鹮之乡洋县,一排排整齐的住房、整洁的环境和搬迁户们脸上的笑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陕南移民搬迁给群众带来的可喜变化。
自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实施以来,该县按照省、市要求,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创新实干,使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健康有序推进。该县计划用10年时间搬迁3.72万多户13.7万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42个,预算总投资69亿元,全县的城镇化率将提高24.3个百分点。
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洋县,山区、丘陵占县域总面积的93%,绝大部分农民居住在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山壑沟道,条件恶劣,贫困人口近10万,脱贫能力十分有限。近年来,该县借助陕南移民搬迁的政策机遇,将其作为解决群众居住安全、推动农村突破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机遇和发展载体,按照“统筹城乡、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设施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和“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立足实情,编制了全县移民搬迁10年蓝图、5年规划和年度任务。
为把这一惠民工程做好做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该县持续推行了6项工作机制,加快移民搬迁进度。推行部门包抓责任制。确定了由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抓各移民搬迁安置点,并将包抓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形成推进合力。推行电视公开承诺制,由各镇党委书记、各包抓部门主要领导围绕全年任务,在县电视台公开进行承诺,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推行每月考评通报制,每月底由县考核办、搬迁办及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联合对各镇、各包抓部门当月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并将排名在全县进行通报。推行难题会商研判制,每季度召开各镇分管领导及专干工作例会,逐镇点评、逐点分析、逐个会诊,合力破解工作难点焦点。推行县级领导抄告制,县移民办每月对各镇、各移民安置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和整理,并提出意见建议,抄送各包抓县级领导和部门,使其及时掌握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推行“一票否决”追究制,将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列入对各镇和相关部门的“一票否决”内容,对连续3个月考核排名在全县后两位及年终综合考核排名居全县后两位,且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和部门“一票否决”。
为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该县在集中安置基础上,扩大上楼安置比例,仅前两年就实现楼房化安置2042户,占集中安置的37%。在2013年,该县进一步扩大了上楼安置比例,建设上楼安置点5个,计划安置2161户,占集中安置任务的71%。上楼安置3年可节约用地3000亩。同时,通过总结经验,逐步压缩安置点数量,扩大安置点规模,逐步取消镇级安置点建设,全力打造县级集中安置大点,减少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压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该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加强集中上楼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入住后的管理服务。全县9个集中上楼安置点规划建设的8个社区服务中心、4所学校(幼儿园)、5个卫生室已全部建成,同时健全社区管理和物业服务体系。为促进搬迁群众就业致富,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移民搬迁就业致富优惠政策》,采用产业扶持、鼓励创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促进搬迁户就业致富。2014年,累计对搬迁群众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并发放《技能证书》8000余本。县上加大招商引资协调力度,加大工业园区建设、集镇建设协调力度,加强就业协调工作力度,拓宽就业门路,促使搬迁群众充分就业致富。目前,该县已经在磨子桥移民新区周边建成3大配套产业:白云千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洋林农业千亩有机葡萄园和新引进的陕西汉龙实业有限公司,可接纳搬迁群众2000余人,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免费介绍劳务输出2661人,介绍搬迁户就近从事二、三产业1389人。2011年至2013年,该县共完成搬迁10308户34920人,已迁入新居7429户,入住率72%,建设集中安置点71个(续建点9个),集中安置8548户(上楼安置4187户),分散安置1763户。
3年来,曾多次受到省、市表彰。2014年,市上下达该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3400户。目前,全县共开工建房3965户,占任务的117%。其中,计划建设的21个集中安置点全部招标结束并开工建设,全县集中安置共开工建房3625户,占集中安置任务的118%,全县集中安置达到正负零76户,主体在建508户,主体竣工732户,达到入住条件1187户,已搬迁入住1122户,340户分散安置户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