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李运正老人用染色纸片创作手撕画 记者 王健 摄
把普通的纸撕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碎纸片,再把这些纸片根据需要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人像或者风景画,这样的创作你见过吗?这可是75岁李运正大爷的绝活儿,也称作“撕纸画”。
在北大街446号院,李运正就住在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楼房的一楼。走进房间,不大的两居室墙面上挂满了他的作品。乍一看,记者还以为都是油画作品,走到跟前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都是用大大小小的碎纸片粘贴上去的,就连每幅画相配的文字也是用纸撕出来的。颜色不同的纸片如同油画笔堆砌出来的色块,具有强烈的立体感,组成的人物形象特别逼真,就连眉毛眼睛等细微之处都细腻传神。
“我做撕纸画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李大爷自幼喜欢画画,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画油画,有一次他携带大包小包的糖果坐火车从北京返回西安,因人多拥挤,粗糙的黄麻纸包装被磨成碎片,掉在了火车的茶几上,“我看那些被揉搓烂的废纸片有几分自然的图形,回到家就找来同样的纸质,希望能撕扯出自己想要的图形和效果。”几经试验,一幅《巴山庄户》的撕纸画从李运正手中诞生,此后,他就沉浸在了撕纸画的乐趣之中。
忙腊月、祭灶神、赶大集、腌菜……30年来,李大爷创作了《八大怪》《陕北风情》《关中婚俗》等多个系列几百幅撕纸画。记者看到,李大爷用3个月时间创作的《关中节俗》系列,由不同节日里市民的生活片段构成,不管从人物的服饰、色彩还是从家具、牛车等,都是上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生活场景的再现。
“做撕纸画,考验的是造型功底和色彩把握,而且和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相比,手撕画有一种残缺美,具有不可复制性。”李大爷经过多年实践,找到了最适合做撕纸画的油光纸,他先根据需要把纸染成不同的颜色,再根据内容撕出不同形状,现在李大爷不用打草稿便能撕出准确的形状。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李大爷开始了《老西安》系列的创作,反映民国时期西安市的市井市貌。钟楼、火车站、黄包车、逃荒的人群、剃头挑子……在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李大爷根据自己少年时期的记忆还原出当时的街景。“作为一名陕西人,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民间文化传承下去。”李大爷说。 记者 李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