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揭秘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原配夫人出身名门

2015-2-9 15:57:00  来源:华声在线  进入论坛
    1897年1月15日(农历腊月初一),中国现代作家徐志摩出生。家世背景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揭秘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原配夫人出身名门

\

1897年1月15日 (农历腊月初一),中国现代作家徐志摩出生。

家世背景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人物生平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文学成就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历史点评: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

\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图为徐志摩像,原刊于1936《爱眉小札》初版本。

\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

\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

\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图为徐志摩墓。

\

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徐两家门当户对,张幼仪知书达理,婚后恪守妇道,孝敬公婆,深得徐家人的喜欢。图为徐志摩与张幼仪。

\

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并没有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徐志摩是一个多情的诗人,没有感情的婚姻恰似一潭死水,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图为1921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巴黎。

\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志摩邂逅了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的爱女林徽因,从此坠入爱河。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张幼仪是一个有胆识的女性,看到感情已然不复,志摩已然移情,即忍痛与志摩离婚。

\

但徐父却因此与徐志摩断绝父子关系,并认张幼仪为干女儿,且将家产交由张幼仪管理,可见张幼仪在徐家的地位。

\

张幼仪(1900年-1988年),名嘉玢,江苏宝山人(现属上海),是一位中国女银行家、企业家。她是张君劢、张公权的妹妹,诗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1912年考入苏州师范学校,1915年12月5日奉家庭之命与徐志摩结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图为张幼仪与爱子阿欢。

\

“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

\

在剑桥读书的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挚爱,才女林徽因。那一年,徐志摩24岁,林徽因16岁。图为徐志摩和林徽因。

\

林徽因出身名门,祖父林孝恂曾任翰林院编修,父亲林长民时任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林徽因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家庭熏陶。右一为少年林徽因。

\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

初次见面时,林徽因望着二十三岁的徐志摩,看他比自己高出许多,并架着衬大了年龄的眼镜,竟脱口叫他“叔叔”。直到徐志摩登门正式拜访林长民,他才惊喜异常地发现,林家姑娘那般聪慧伶俐,楚楚动人。后来,徐志摩慢慢成为来林家的常客。

\

徐志摩在与林长民的交往中渐渐地与林徽因熟悉起来。林徽因的美丽与才气,过人的艺术感悟和优雅的谈吐,就像一位女神,静静地投映在徐志摩的心海里。

\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

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这首诗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

1924年4月,泰戈尔第一次来中国,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共同担任翻译,并陪侍这位贵客,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图为林徽因、泰戈尔和徐志摩。

\

在以后的岁月里,林徽因始终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间真诚而纯洁的情谊,她对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远拥有徐志摩的敬重和挚爱。

\

林徽因不能给志摩爱情,绝情于志摩后却又和志摩保持了一生的书信往来。这种界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维系了志摩和她的一生。

\

徐志摩为林徽因而写的伤情话:“这两日我的头脑只是昏沉沉的,开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全集》)

\

林徽因是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原标题:揭秘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一生中挚爱林徽因

\

她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图为林徽因和梁思成。

\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图为林徽因和梁思成。

\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图为林徽因与孩子。

\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

1931年11月志摩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交给徽因。徽因悲痛欲绝,把这块飞机残骸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以此种方式纪念志摩,直到1955年去世。图为老年林徽因。

\

林徽因为徐志摩死不胜哀痛:“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悼志摩》)图为林徽因与孩子。

\

“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

林徽因为徐志摩而写伤感的诗句:“火车禽(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谁,过陈死人的坟……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

陆小曼,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19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无锡人王赓。徐志摩是王赓的好朋友,经常和王赓、陆小曼喝茶、聊天。王赓一旦遇到事情分不开身的时候,便叫徐志摩陪着陆小曼外出游山玩水或是到灯红酒绿的场合消遣。

\

那时,徐志摩正处在失恋阶段,他拚命追求的林徽音已经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有了婚约。当时王赓受聘赴哈尔滨提任警察局长,陆小曼空闺独守、芳心寂寞。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于北京合影。

\

陆小曼于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江苏常州人。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她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新女性,正如胡适所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图为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入骨风情难掩。

\

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

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的小说,她读得很多。因此,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

\

1922年,陆小曼19岁,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在这桩婚事中,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和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

图为陆小曼与上海参事室同事合影。

\

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居,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

图为陆小曼与唐瑛对戏。

\

1925年底,陆小曼与王赓解除维持了4年的婚姻,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她几乎是毅然决然离了婚,为了爱情而抛弃一切,担当起所有罪名。图为王赓与陆小曼谈离婚事情。

\

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直指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人失败,用情不专”,劝诫陆小曼“恪遵妇道”,最后以“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作为祝贺。

\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的蜜月新房。新房中间放着一张大铜床,家具全是粉红色,洋溢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息。图为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后居所。

\

刚结婚时,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徐志摩父亲)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陆小曼成为慰劳会戏剧骨干时的照片。

\

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图为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

\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图为陆小曼在给徐志摩写信。

\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图为陆小曼与两个侄子在一起,志摩在给他们拍照。

\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图为徐志摩与夫人陆小曼生活照。

\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徐志摩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图为徐志摩与陆小曼合影。

\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非常悔恨,四季身穿素服,不再去娱乐场所。她整理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版。图为徐志摩去世后的陆小曼。

\

徐志摩坠机身亡后,陆小曼备受责难,身受种种压力。她猛然警醒,痛悔前非。从此,洗净铅华,深居简出,闭门度日。但她有多种疾病,为镇痛和麻醉自己,对鸦片的依赖日甚一日,无法自拔。图为《志摩日记》封面。

\

陆小曼在得知徐志摩遇难时的悲伤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他说:“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图为徐志摩、陆小曼和她的两个侄子。

\

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刚进院时写的一份“履历”,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廿九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图为陆小曼生活照。

\

“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图为1947年6月,陆小曼参加侄女宗麟婚宴合影。

\

在生活上,她与翁瑞午同居在一起,但两人一直没有正式结婚。翁陆两人晚年分裂,翁另有新欢,而陆小曼很凄凉和孤独。图为翁端午与陆小曼。

\

陆小曼于1965年4月去世,终年63岁。她死前惟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无儿无女,生前不善理财,死后连殡葬用的一件新衣也没有,只穿一件满是破绽的旧棉袄。她的好友女作家赵清阁目不忍睹,送了她一套新的绸衣衫裤入殓。图为晚年的陆小曼。

\

1966年,“文革”开始,“亡人们的殡仪馆也多拆迁,小曼落得死无葬身之地,骨灰无人接管,只有遗憾地合葬在万人坑里”。图为老年时的陆小曼。

\

图为位于苏州东山华侨公墓的陆小曼墓。

\

图为2010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展出的陆小曼真迹。

\

图为2010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展出的徐志摩真迹。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图为徐志摩,摄于1924年。


编辑:秦人
关键词:徐志摩 徐志摩生命中的女人  硖石 陆小曼  志摩 徐志摩原配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KeyWxiangguan]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