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王作平:在“麻将之乡”开辟文化大院

2015-2-28 15:30: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进入论坛

 

春节时间,许多人少不了要和家人朋友围坐一圈打打麻将。说到打麻将,就不能不提四川人的麻将瘾。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在飞往成都的航班上,飞机还没落地,机上的人就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搓麻将声音。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桂花村的普通农民王作平所在的地方原先也不例外,村民们往往整天围着牌桌转。有一年,一位村民因为牌桌上被欠了几块钱,竟然用玻璃杯砸坏了人家的头,两家人也因此结下了梁子。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让王作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萌生了开办文化大院的想法。自2005年以来,他自费投资10余万元,将自家院子改造成文化大院;他组织农民文艺小分队,开展惠民演出,自觉热情地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

2005年,王作平整理出自家一楼的两间屋子,自掏腰包买了必要的桌椅设备,订阅了报刊书籍,办起了作平文化大院。院子里,他建起了宣传栏,写了些快板和三句半,如此,一个简朴的农家“文化大院”便初具雏形了。由于家庭并不富裕,王作平的妻子在邻县打工,但她将每月的工资全额上交,用于支持丈夫这般看似离谱的“梦想”。后来,家里陆续添了新家当,村民们来免费读书、看报、上网、复印资料了,家里也就忙开了。

一开始,母亲对于王作平的做法并不理解,自己家里不富裕,还要花钱买书买电脑,置办设备。但看到儿子干得起劲儿,村民们也在自家的院子里玩得高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日子久了,王作平的文化大院渐渐成为了村里的“公共客厅”,村里人没事都喜欢来这聊聊天、看看书,唱唱跳跳也在这里开展得红红火火。后来,王作平干脆定了一个制度:每个月5日、15日、25日他组织的农民文艺小分队固定在大院里活动,除了排练,还要为村民们表演一台节目;重大节庆、邻村有重大活动,文艺队要走村入户为大家演出。

如今,文艺队也已从当年桂花村的20多人,发展到有外村人加入的50多人。小小的文艺队越发壮大,志向也越发高远。爱好文艺创作的王作平发现,村民们对在墙上贴一条条法规的宣传形式接受度不高,而对根据政策法规创作的几首快板很感兴趣,于是王作平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他每天守着电视看新闻,干活时也随身携带当天的报纸,一闲下来就翻来看,同时随身带了笔和纸,将想到的句子记在本子上,晚上再仔细琢磨、整理,把最新的政策法规编成快板供大家在娱乐中学习。如今王作平和他的队伍,已有了不少自己的快板作品。

“作平文化大院”一办就是近十年,不管白天黑夜,从不关门,村民随时可以自由进出。文化大院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全村村民甚至周边四邻八乡的村民吸引来了。大家到文化大院或看书看报,或看录像看电视,或听王作平的四川方言快板,或摆龙门阵。一到农闲时,大院便人来人往,一片欢声笑语。

受到王作平和他的文化大院的启发,现在丹棱县全县71个村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各种形式的文艺队伍也活跃在农村。如今,邻村要搞什么文化活动,都会请王作平去指导。王作平总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排演节目,演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麻将之乡”里的文化大院,带来了农村的新风尚,带来了公序良俗的文明进步。王作平,正用他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中国梦、我的梦”的使命与担当。(马宗武 李峙 莫晓芳)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王作平 文化大院 村民 快板 文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