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物件闹新年 编者按:脸谱羊、泥塑羊、年画羊、剪纸羊、布艺羊、面花羊……关注宝鸡民间美术的人不难发现,西府民间工艺品偏爱“羊”元素,民间艺人为何钟爱羊元素呢?民间美术学者认为,“羊”通“祥”,是吉祥的象征,所以民间艺人有用羊传达吉祥寓意的传统;民间艺人说,你看那温顺的羊儿,羊角弯弯、羊毛洁白,多么美好,你再看那小小的羊羔,有跪乳的情义……不可否认,在我市民间艺人眼里,羊确有“吉亨之象”。新春伊始,我市民间美术非遗传人、民间艺人携自己的“羊”物件,为本报读者贺新春。
泥塑羊送吉祥
2月中旬,记者走进凤翔县六营村,正赶上泥塑制作和销售的高峰期。年过八旬的胡深是远近闻名的民间泥塑艺人,这些天可忙坏了他,春节未到,他的作品就已开始“热卖”,见到胡深的时候,他正在赶着给泥塑羊“化妆”。“买主不仅有周边乡邻,还有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呢!”胡深边画边说。
从 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艺以来,胡深已从艺七十多年,是六营村最有名气的泥塑老艺人,也是凤翔彩绘泥塑的杰出代表, 2003年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泥塑羊入选生肖邮票主图,使凤翔彩绘泥塑蜚声海内外。几十年的工夫,胡深练就了一手“看到啥能捏啥、想要啥能捏啥、捏啥像啥”的功夫,在他看来,这些“随手捏来”的“土疙瘩”,更能释放出一个西府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激情。
“这是我的新作品——三‘羊’开泰!”走进一间泥塑作品陈列室,胡深指着陈列桌上的一尊泥塑说道。这尊泥塑作品高约 30厘米,造型独特,三只羊头顶红花,身背牡丹,形态生动传神,满身喜气吉祥。去年 10月,胡深就开始为农历羊年构思新的泥塑羊,为了和往年的泥塑羊有所区别,他今年特意设计制作了“三‘羊’开泰”的形象,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修改、完善,终于在农历羊年临近之时制作完成,表达了安宁祥和、洪福吉祥的美好寓意。
在陈列室,除了三“羊”开泰,还有多种泥塑羊的造型,羊儿身上绽开着牡丹、茶花、菊花、梅花等,寓意欣欣向荣的喜庆景象,造型大多是羊足向前,羊首回顾,体现了羊温顺、朴实、善良的性格特征。色彩也不尽相同,彩绘羊热烈红火,白描羊古朴秀丽。
凤翔泥塑至今已有 600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利用当地的“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合型、装色等十几道工序制成,整个过程全靠手工制作完成。“正是因为保留了最原始的土味儿,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据胡深介绍,最近泥塑羊俏销,甚至已有些供不应求了。
剪纸羊传喜气
2月 17日早晨,千阳县剪纸艺人王锁莲忙完家务后盘腿上炕,拿出她的宝贝——剪刀和红纸,银剪飞舞、纸屑纷飞,不一会儿,一幅以羊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就完成了。她展开作品向记者展示:“羊年就要剪‘羊’,新的一年才能喜气洋洋呀。”
王锁莲创作的剪纸羊有三幅,第一幅作品“羊年大发”格外喜气:一只山羊侧身站立,脚下踩着钱币、尾巴上挂着钱币,就连头顶都顶着一个大元宝,浑身散发着富贵气息;另一幅作品“三‘羊’开泰”更漂亮:三只雄壮的山羊犄角顶在一起,围绕着一轮红日,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有一幅名为“羊年吉祥”的作品已进入收尾阶段,这幅作品直径约 70厘米,中间是一枚古钱币,外围绕一圈牡丹花瓣,“吉”字和小山羊围成一圈,最外围被富贵牡丹团团围住,看到的邻居朋友无不称赞!
人们都说王锁莲剪的羊逼真、写实。王锁莲笑着说:“我养了很多年的奶山羊,心中有‘下数’,随手就剪。”你看,她的作品中,山羊的犄角稍稍向下弯曲,形成自然的弧度,如弯月般优美;山羊的胡须稍稍向脖颈处弯曲,仿佛一阵春风拂过,撩起了柔软的胡须,羊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脸谱羊有新意
近日,我市民间艺术家、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传承人张星在新加坡参加展览,其社火脸谱作品在新加坡颇受欢迎,其中,几件脸谱羊富有新意。日前,张星向本报发来了脸谱羊的照片,以此表达对本报读者的新春问候。
张星介绍,这件脸谱羊于今年元旦前制作完成,羊是吉祥、美好的象征,羊年即将来临,自然有了创作脸谱羊的念头。羊儿性情温顺,用画花脸的思路来画羊不合适,于是张星用白色和红色作为主色,羊的眼睛、鼻子、羊角都为白色,并用黑色勾边,羊头之外的部分用红色描实,一只羊头骤然清晰、生动起来。端详这件脸谱羊, 额头有一朵大红色的花,颇有民俗美感,羊嘴微微抿合,似乎在微笑,描绘出了羊儿温顺的性情。羊的头顶还飞翔着一只金色的鸟儿,寓意“天地合,万物兴”。这件作品被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相中,成为该企业的吉祥物。
其实,张星设计了好几款脸谱羊,有一个脸谱上镶嵌了羊角,别有新意,张星认为,继承传统固然重要,但是创新也必不可少。在新加坡展览时,这些脸谱羊赚足了参观者的目光。
“宝鸡民间艺人在低头创作之余,还应抬头走出去,再好的美酒也需要吆喝。”张星说道,宝鸡民间美术实力已至,名却未归,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助推宝鸡民间美术走出去。
年画羊讲故事
“咚咚锵过年啦,娃娃穿上新衣裳,年画贴在炕头上。”年画是最有年味的物件之一。近日,记者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立平的家,邰立平夫妻俩正在印制年画——三“羊”开泰,在一幅幅浸染着墨香的年画旁,邰立平讲起了年画市场的变化,以及邰氏木版年画走过的足迹。
一块 24年前的画版
“这块画版是老邰 24年前刻的三‘羊’开泰,也是为迎接羊年制作的。”邰立平的妻子王惠芳从几百块画版中抽出一块,画版深凹的刻槽、墨黑的色彩,显露了它的年纪。 1990年末,邰立平熬了几个晚上,刻出了这块画版。
今年 2月初,王惠芳在画版上刷好墨,放平整,白纸细印三回,一张漂亮的年画羊映入眼帘:一位胖娃娃骑在母羊身上,娃娃一手提着钱串,一手托着元宝,母羊嘴里衔着一株灵芝,送给一头小羊,另有一头小羊正在跪着吸乳,画面别有一番情趣。此外,邰立平在娃娃身上画着花肚兜、虎头鞋,四角绘有梅、兰、松、竹,燕子、喜鹊上下翻飞,新春的气氛格外浓烈。这张年画乍一看,便觉有浓郁的西府气息。
邰立平解释,他自小在凤翔乡间长大,花肚兜、虎头鞋是常见物,所以,在创作年画时不由得把家乡元素加了进去。24年前,年画的实用功能更突出,年画是西府人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那时,邰立平正值中年,已从祖父、父亲手中传承了精湛的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凤翔邰氏木版年画也已走过了 500多个年头,经历了创业、发展、鼎盛、改革、文革时沉寂、改革开放后复兴等多个阶段。
凤翔年画的苦行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的功能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如今,除过农村的老人讲究贴年画,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贴年画了,年画不贴了,还有什么用途?
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王宝强谈到,凤翔邰氏木版年画风格古朴自然、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具有鲜明的西部地域特色,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是金子总会发光,从1983年开始,国内一些高校和部分博物馆邀请邰立平前往,去办展览、搞讲座、做演示,凤翔木版年画的名声随着一幅幅年画飘向全国。 1984年,邰立平第一次走出国门,带着凤翔木版年画参加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民间年画珍品收藏展”,自此,他把凤翔木版年画带到了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年画作品被 200多家国内外机构收藏。
过年前后是邰立平夫妇最忙碌的时候,今年 2月 5日,邰立平带着年画作品前往福建海峡美术馆,参加“福佑万家”年画民间美术展,凤翔木版年画赢得了福建群众的喜爱。紧接着,邰立平去往黑龙江美术馆、北京恭王府等机构展出。
邰立平说:“这个时代的民间美术艺人,不进则退,走出去交流、学习是必经之路。”在夜晚的灯下,年逾六旬的邰立平如苦行僧一般,手握刻刀刻着画版,王惠芳刷墨印制年画,制作好后打包妥当,邰立平要把这些年画带到更远的地方去。
“非遗”传人的传承经
“保护”和“传承”是宝鸡民间美术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如何把凤翔木版年画这项优秀的民间艺术保护、传承下去?
做好保护,首先要留存充足的实物、文图资料。目前,邰立平先后挖掘整理、复制家传及散落民间的版画古样 300余种(套),创作新作 20多种,并参与制作了《凤翔木版年画选》(三卷)、《年画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等书籍,为这项民间艺术留下了宝贵资料。
传承则要把目光放在年轻人身上,为了使更多年轻人认识、喜爱凤翔木版年画,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与邰立平进行沟通。 2014年 6月,邰立平走进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的课堂,为美术系的学子们传授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大学生们簇拥到邰立平跟前,学习画墨线稿、贴版、站版、浸版、刻版等多道工艺,课后,不少学生喜欢上了凤翔木版年画。去年 6月,邰立平获得了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宝鸡民间美术保护、传承的道路苦且长,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位位民间艺人正走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