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东南网2月12日讯(本网记者王祥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沿线各国民族交流的“文化之路”,如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碰撞变得更加频繁,因此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此间,在泉州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诸多媒体人士交流了看法。
“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滋养友谊,友谊融通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推动中西交流和发展。”中国网副总编辑薛立胜认为,通过文化融合,可以应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险与挑战;通过文化传播,可以提高中华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知晓度;通过文化普及,可以提高全民海洋素质和海洋战略意识。
薛立胜建议,可在多个领域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弘扬郑和精神,传播基于中华文化与儒家思想的人文主义;加速考古申遗,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沿线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互联互通;推进媒体合作,积极传递利益共同体间的友好信息和正能量;创新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磊认为,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开拓经营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始终奉行“和”文化理念,为维护这条和平友谊之路做出了贡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该继承“和”文化传统,以“和”为灵魂,构建一条和平之路、互惠之路、文明之路,为沿途各国人民和人类社会福祉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主席指出,媒体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交流融合中的独特作用。”羊城晚报社副总编辑孙爱群认为,文化认同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要素,应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引领作用。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助理万缨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做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传播工作,增强报道内容对海外受众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讲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新社副社长夏春平对“一带一路”报道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闻媒体应顺势而为,发挥“公共外交”的独特作用;尊重传播规律,积极构建有效的国际话语体系;加强海内外媒体合作和交流机制;加强对“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