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图为甘肃礼县境内的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 杨艳敏 摄
图为甘肃礼县境内的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 杨艳敏 摄
环绕着山顶之上,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荒地,每次“巡视”一圈需要一两个小时……甘肃礼县农民田羊娃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崎岖小路,进行巡山。他所守护的是被称为“秦人第一陵园”的秦西垂陵园。
腊月里,礼县山区寒风正劲,47岁的田羊娃和其他三位比他年长不少的老者必须保证所守陵区划定范围内“时刻不离人”。“每天就是巡山,反复地巡山,白天晚上都不能间断。”已在此守护了9年时间的田羊娃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以“半个文物专家”的口吻强调着其所受托的重任。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土于甘肃礼县境内大堡子山一带的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青铜重器百余件,多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铸用壶”、“秦公作宝簋”等铭文。后历史学家认定此为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又被称作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为秦祖的发祥地。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范围东西6公里,南北3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分布于遗址四周几个重要位置上,临时搭起的几间简易板房是田羊娃等几位“护陵人”的临时居所,屋子里没有通电,也无法取暖,仅有简单的床铺和“护陵”必须的一些基本设备。
“这九年时间保护情况比较好,我们看的范围内没有再出现盗墓现象。”田羊娃多年来的巡山遵旨是绝对不允许有人在此“动土”。他说,这里地下的文物价值相当珍贵,如果遭盗窃将可能一无所有,老祖先留下的东西就都没了。
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该墓地为秦公西陲陵墓区;2001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探索早期秦文化的面貌,寻找秦人早期都邑及其先公、先祖陵墓所在,国内多家文博单位2004年联合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取得重要学术成果。
关于曾发生在秦西垂陵园的“盗墓”现象,新任礼县文物局副局长独小川谈及此事耿耿于怀。相比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珍贵文物意外流失表现出的痛心疾首,“当下和未来的更好保护”是独小川更愿意谈及的话题。
“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怎么样保护、展示和利用,这条路我们经历了很多周折。”独小川向中新网记者坦言,大堡子山作为一个土遗址,它的规模和面积比较大,保护起来有难度。并且,目前的实物资料尚需不断充实,还有一些具体的考古疑问尚未解决。
目前,投资估算约6.7亿元人民币的《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规划》预计将在2015年春节后动工。规划面积423万平方米的这一项目包括西汉水河谷景观带、大堡子山秦文化展示区、山脚寺洼文化展示区、大堡子山城址、城外墓群、山脚城址、山脚墓群等文物保护展示分区等。
“作为沉寂了2700多年的秦人活动遗址,大堡子山需要通过文物展示保护的方式,对公众进行一种宣教。”独小川表示,考古挖掘展示有一种叫考古现场展示,也就是向公众展示考古工作是怎么样的,为公众提供一个参与、了解考古现场途径,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