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云南民族音乐:“土符号”期待奏出更强音
新华网云南频道2月12日电(记者 侯文坤)11日上午,云南音乐文化产业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召开。20余位来自省内外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音乐制作公司负责人以及音乐人围绕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共同为云南民族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出谋划策。
种类繁多的乐器、独具特色的歌唱技巧、独到的音乐特性……在业内人士看来,云南是“民族音乐艺术宝库”,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和音乐文化传统,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
“近年来,云南在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同时在开发利用上也有不少成果,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云南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刘荣说,不过相比音乐资源的丰富多样,音乐产业化、市场化仍显不足,很多音乐资源局限在如何转化为产业方面,未能充分体现价值。
文艺评论家、乐评人金兆钧认为,哪些需原汁原味传承,哪些可以开发再创作要区分开来,民族音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一套“混合拳”,在音乐创作、制作、产品融合、推广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和保障,不能仅仅是邀请音乐人采风写歌的简单方式,更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歌曲形式。
一位音乐集团总裁表示,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更需要系统的挖掘和开发,依托专业的策划、专业的制作、专业的团队以及专业的平台,才能构造云南民族音乐开发利用的全产业链,把资源变成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
此外,在一些云南省内音乐人看来,云南的音乐一般是没有包装的、原始的、直白的,很原生态、很有民族性的,用最土的符号包装最现代的音乐很还需要很大的突破。
“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好的创作、好的产品,有了好的音乐产品才有歌者舞者的二次创作,才有后面的产业链。”金兆钧说,云南民族音乐开发最基本的还是围绕作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