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英国用“中国学”取代“汉学” 转型现当代

2015-1-5 11:2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原标题:“中国学”取代“汉学”  英国学术研究将目光投向现当代中国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项晓炜 陈乐康 孙 延

英国汉学在欧洲和西方汉学界享有独特地位,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的日趋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新时期发展愈发关注,英国汉学的研究重点也逐步从传统领域向现当代领域转变,与其他西方国家一道衍生出全新的“中国学”概念。这不仅为英国汉学自身的发展注入了一定活力,更为世界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做出了贡献。

政府涉入较深  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赠

英国政府不时进行的调控,一定程度上对汉学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欧洲大陆国家相比,英国政府对学术的介入范围更广、影响更深,体现在研究方向调整、研究观念转变、专业比例平衡等方面。客观上看,这是英国政府重视汉学的反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然而,政府过分调控的弊端亦很明显,特别是英国汉学机构形成了“被调控”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术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英国汉学的研究经费以社会捐助为主、院校拨款为辅。经费捐助的主体包括商界巨贾、知名学者、基金会等,捐助对象包括高校汉学教席、汉学研究机构、主题研究项目,以及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机构和活动等。目前,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的资本早已先行一步,对英国汉学及相关活动进行了资助。如牛津大学有邵逸夫捐助并以其名字命名的“邵逸夫汉学教席”,主要支持知名学者开展汉学教研;该校还新近落成了“潘迪生中国中心”大楼,由港商潘迪生捐助1000万英镑建成;由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捐助400万美元、用以支持全球高校开展有关文化活动的“光点计划”,于去年7月落户英国。又如,以研究修复中国古书画为主的大英博物馆平山保护中心由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于1994年捐助50万英镑设立;李约瑟研究所部分资金则来自韩国相关基金。

现当代中国研究加强

要了解英国的对华研究,首先要厘清“汉学”和“中国学”的概念及其在英国的使用情况。随着二战以来西方汉学的地域性转移,其研究重点亦逐步转换。现当代中国研究,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汉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中国学”概念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涵盖了传统与现当代与中国相关的所有研究。与之相比,“汉学”概念一般仅指对包括古代哲学、文学、历史、医学、音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涵义狭隘且带一定贬义,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当前,英国所有研究机构都用“中国学”取代“汉学”称谓,“汉学”已退居为“中国学”的一个分支,目前仅在剑桥大学、亚非学院等极少数英国学府开设课程。

英国对现当代中国的研究未成主流,但已有起色。二战以来,英国汉学经历多次调整,但受种种因素制约,总体来说仍以传统研究为主,对现当代中国的研究,无论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研究规模还是学术成果来看,都有待提高。如汉学“三大重镇”的亚非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目前均未单设从事现当代中国研究的专门机构,有关研究只占整个中国研究的一小部分,且内容多局限于中国现当代史和社会经济。

可喜的是,英国汉学界越来越意识到对现当代中国展开研究的重要性。除了牛津大学等老牌院校逐步调整其研究方向外,诺丁汉大学近年成立“当代中国研究学院”,其中的“中国政策研究所”系全英唯一专门从事对华政策研究的智库型机构;杜伦大学于1999年设立“当代中国学中心”,主要方向是中国当代经济、教育、法律、现代语言文化等;伦敦大学学院于2011年成立“中国仁康中心”,开设“中国卫生健康”硕士研究课程;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于近年开设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硕士研究课程。

力量分散 经费欠缺 后继乏人

由于英国战乱较少且收藏传统悠久,其汉学研究在4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大量中文资料,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极为扎实的根基。特别是在藏书方面,众多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均收藏了数量庞大的中文图书和资料。以最著名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为例,两者的中文藏书分别达15万册和10万册,涵盖从古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且不乏各类珍本和善本,除此还有数量庞大的中文藏品。可以说,丰富的中文资源已成为英国汉学的突出优势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汉学总体上存在力量分散、经费缺乏、后继乏人的困境。

力量分散主要指英国汉学机构林立、职能重叠,在配置资源、收益最大化方面较为欠缺。受历史和体制因素的影响,英国很多大学的汉学研究分散在多个与中国相关的教研机构内,存在研究领域相互重叠的问题,不利于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有效推出重量级研究成果。这在亚非学院、牛津大学等老牌高校尤为严重。特别是牛津大学,不仅有中国研究所、中国中心,以及若干中国主题的研究计划,更有大量汉学相关的研究专业,散落于该校人文、社会和医学等三大学部下属的众多院系。即使任教多年的老教授亦不甚明了该校汉学的机构设置情况,足以说明该校汉学力量的分散。

研究经费缺乏是目前英国汉学的另一问题。包括汉学“三大重镇”在内的英国诸多院校以及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机构,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对其软硬件的进一步提升已造成较大障碍。后继乏人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数量上,当地汉学教研人员和学生人数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少,如剑桥大学汉学相关专业的教员仅10多位,每年共招收新生仅15名至20名;质量上,英国高校汉学专业学生赴华交流机会少,对华了解片面,且研究生学期短,如硕士专业一般为一年,无法深入开展研究。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