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人大代表谈环保

2015-1-29 1:34: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人大代表谈环保

突出底线思维 强化系统治理 为美丽陕西建设贡献咸阳力量

——省人大代表、咸阳市市长卫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娄勤俭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充分体现了省政府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是建设美丽陕西的宣言书。

省人大代表、咸阳市市长卫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咸阳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扎实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总投资12.1亿元的13大类污染治理项目完成555个;提前一年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任务,彻底结束污水直排渭河的历史;下决心关闭了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咸阳氮肥厂,全面启动湿地建设,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2014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超出省考指标76天。

卫华表示,下一步,咸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扭住关键、持续用劲、久久为功,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为美丽陕西建设贡献正能量。

一是坚持铁腕整治,坚决守住环保底线。坚持问题导向,顺应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期待,下茬立势,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水等突出问题,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压尘、减煤、禁燃、控车”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极端天气应急预警体系,扩大高污染禁燃区成果,年内全部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确保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加快气化咸阳建设,完成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硝工程,今年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逐步扩大县城集中供热范围,持续推进空气质量好转。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按照“生态、景观、安澜”的要求,认真落实新一轮渭河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统筹抓好管理工作,做到正常运行、达标排放,确保一湾清水贯咸阳。

二是强化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构建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生态系统。坚持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与建设,加大渭河、泾河湿地恢复力度,年底前建成甘河、三水河流域人工湿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60%的自然湿地、8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深入推进“旱腰带”地区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坚持“停产、整合、严查、修复、规范”的工作思路,强化举措、突出重点,推进“旱腰带”地区生态环境“一年打基础、二年初见绿、三年变面貌”。全力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的城乡绿化体系,着力构建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咸阳。

三是加快结构调整,形成绿色发展新方式。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发挥规划的“控制阀”和考核的倒逼作用,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逐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面抓好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降低发展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坚守耕地红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四条红线”,集约节约用地,扎实做好节水、节能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健全水、气环境质量补偿考核机制,调动市场力量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 

严守生态底线 打造美丽城乡

——访省人大代表、大荔县县长王青峰

生态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的持续科学发展,近年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

省人大代表、大荔县县长王青峰表示,我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起了经济、环境、民生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把生态建设作为重点,专题安排,明确提出要“严守生态红线,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这些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代表,我倍感高兴,倍增信心。

王青峰告诉记者,大荔县工业小、无污染,自然环境优美,目前仍是一块净土,一定为75万人民守住这块净土,坚持生态立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美丽城乡,振兴旅游经济,真正下决心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让群众生活有小康、身体更健康。

谈到环境保护问题,王青峰表示,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生态保护。全面取缔小型燃煤锅炉,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打击非法排污,严格执行秸秆、垃圾禁烧,全面封山禁牧、禁止畜禽放养,从源头上避免环境质量恶化。打造西部最佳县域工业园区,建成设备工艺相对领先的污水处理厂,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入驻,把园区建成融“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绿色园区。发展光伏产业。今年大荔县新引进了三个大型光伏科技企业,围绕这三个项目,我们将编制全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形成以光伏带动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的产业链条,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抓生态建设。2013年以来,大荔县推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三村创建,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了农村沉积千年的“脏乱差”面貌。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将重点做好“兴水、建绿、种花”三篇文章,力争“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一举创建成功。“兴水”就是全面治水用水,把大荔建成“关中水乡”。“建绿”就是“造绿地、植绿树、布绿带”,把每一条道路都建成靓丽风景线;完成城乡空地以及重点区域的绿化,建设大荔的“绿色银行”。“种花”就是在“五一”前,对所有县镇公路、村道巷道、广场空地等区域栽花种草,把全县建成一个大花园。

三是抓生态提升。以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为依托,大荔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壮大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高度统一,让发展可持续。目前,同州湖景区、3A级丰图义仓景区、福佑古寨景区、沙苑景区已基本建成,51个村已建成美丽乡村,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4月份全面启动“美丽大荔一日游”,打响“美丽大荔、美食大荔,大荔是您周末的家”品牌,主动融入大华山旅游圈,推动旅游产业迅速兴起,实现经济、环境与人的协调持续发展。 

有了青山绿水 才有金山银山

——访省人大代表、泾阳县代县长张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和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描绘了“美丽中国”的中国梦。我省也提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宏伟目标。

省人大代表、泾阳县代县长张渭告诉记者,泾阳县作为大西安的重要组团,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所在地,既承担着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更肩负着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落实好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必须向污染宣战,立行立改,铁腕整治,加快建设生态田园都市,努力为建设天蓝水绿、山川秀美的美丽陕西做出积极的贡献。

张渭表示,搞好环境保护,首先要严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发展。娄勤俭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守生态红线”,为此,要始终把绿色发展贯穿于“陕西强县”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宁可发展慢一些,也要严守生态环境红线,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

其次,要正视存在问题,补齐环境欠账。“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针对旱腰带地区采石破坏生态问题,我们迅速落实省委书记赵正永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咸阳市委、市政府“停产、整合、严查、修复、规范”的“十字”方针,立行立改,铁腕整治,生态治理恢复和矿山整治整合等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扎实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积极推行城乡环境卫生“四级”管理制度,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顺利通过验收。对照省市要求和群众期待,我们还存在财力投入不足、治理恢复任务艰巨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推进北部矿山整治整合和生态治理恢复,3年治理8500亩;加大泾河生态保护力度,启动泾河湿地公园项目;全面推行“四级”制度,构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并从今年开始,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生态修复基金,落实人均20元的环境卫生经费保障,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逐步偿还生态欠账。

再次,要强化法治思维,严查违法行为。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定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三同时”制度,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环保不达标,不签约、不落地;对关停关闭的企业,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和污染反弹,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还有,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工作合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将认真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及时回应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质询,增强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意识,合力攻坚,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文/张斌峰 图/贺建荣 

人大代表谈环保【2】
人大代表谈环保【3】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