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1月16日,泾阳祥泰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力成,正在查看小区里的奶牛。
“今年奶价跌得这么厉害,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1月16日,泾阳县农兴奶牛养殖小区负责人李志军说。
据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14年2月起,全省生鲜乳市场平均收购价格不断下跌,已从每公斤4.13元跌到目前的3元左右,下降幅度达到近30%。近期,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陕西省泾阳、临潼等地的部分养殖户,也出现了集中“杀牛保本”的现象。
奶价下跌是否“元凶”
泾阳县兴隆镇符庄村农兴奶牛养殖小区,目前有700多头奶牛。“最近小区养殖户大约宰杀奶牛50多头,大都是一天产15公斤以下的奶牛。”李志军说,现在牛奶收购价每公斤3元,而青储饲料价格却在上涨,每头母牛每天要吃13公斤饲料、3公斤苜蓿,产奶量在15公斤以下的都不合算,还有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奶牛,产的奶体细胞数含量较高,达不到乳品企业收购标准,也被养殖户纷纷淘汰。
泾阳是陕西最大的奶畜标准化生产大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存栏奶牛9万余头,建成奶牛养殖小区(场)75个,日产生鲜乳450吨,主要由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收购。县畜牧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志强说,目前全县自有牧场的奶牛淘汰率在20%左右,小区奶牛平均淘汰率在3%左右。
泾阳县祥泰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养殖小区,30多户奶农养了近1200头奶牛,负责人刘力成说:“小区奶牛总存栏数现在没有减少,奶牛平均日产量在20公斤左右,接近盈亏平衡点,但暂时还没有赔钱。公司现在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两毛钱的价格,收购小区内奶农的牛奶。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要让大家撑过这个难关。”
刘力成说,最近他已将小区产量在15公斤以下的奶牛全部淘汰,又趁最近奶牛价格低买回四五十头,所以总存栏数基本没变。他分析说,奶价高时养殖户都追求高产,给牛喂精饲料,导致奶牛寿命缩短。加上部分养殖户没有与乳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场好的时候,哪个企业价格高就卖给谁;市场不好时,自然就没有企业愿意收购。
2014年,泾阳县对奶牛产业提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理念。“县上对一些3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户,引导其采取入股、托管等形式并入大户;将单产20公斤以上的奶牛流向大型牧场,20公斤以下的低产牛逐渐淘汰。”李志强说:“这就是泾阳群众杀牛卖牛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泾阳县奶牛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先后形成大小奶牛养殖场75家,但大多数仍以小区养殖为主,约占95%;而单纯性质的牧场只有4家。面对转型升级,小区化经营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牛群难以整合,产权难以划分,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小区经营实际上是采用集中散养、集中挤奶的生产方式,各家养各家的牛,不能进行分群分段饲养,先进的养殖技术服务难以全覆盖。
是危机还是转机
“这次以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跌为主要特征的奶产业动荡,是中国奶业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艰难徘徊低速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站在高处,放眼远处,顺大势而为的自我革命,是养殖方式、形式上转变后的一次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要求的资源整合调整。”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郭庆宏,如是评价这次奶价动荡。
郭庆宏分析,看似由价格引发的“杀牛保本”现象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中国奶业国际化进程加快。2014年经过国家资格重审,有27个国家1686家境外乳业,获得准入中国市场销售的许可认证。国产鲜乳收购价与国际原料奶价格走势联动性愈来愈紧密。去年初国内奶价每公斤4.26元,至年底一路回落到3.81元。而同期国际价格由每公斤56美分(约合人民币3.40元)跌倒33.3美分(约合人民币2.04元)。国产鲜奶价格和质量都不具有优势,原料奶进口大幅增加。去年鲜奶进口超过30万吨,同比增长55%;奶粉进口近100万吨,同比增长37%。同时,一方面国内乳品业巨头和社会资本大亨,如蒙牛、伊利、恒大等纷纷抢滩国外投资奶源基地,收购品牌乳企,总投资达70亿元。另一方面,一大批中外资本进入奶业市场,如法国达能、恒天然、亚盛,荷兰皇家菲仕兰以及伊利、蒙牛、阿里巴巴、恒大、贝因美、温氏等,看好中国潜在巨大市场,纷纷斥巨资建奶源基地,总投资达280亿元。
二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适应新常态,畜牧业发展面临深刻转型。这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小规模散养(小区)退出,硬软件投入及技术管理要求更高;健康绿色的消费观深入人心,食品安全利剑高悬;生态文明的红线划定,养殖废弃物、粪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法律责任强化;养殖成本快速增长,产业平均利润率显著下降,向科技、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将成为生存发展竞争的常态。总之,畜牧业面临转方式、调结构、创模式、强管理、提质效的新阶段。
三是国家一系列乳业新政出台实施。如,婴幼儿乳粉生产准入门槛的提高,大多数中小乳品加工企业被挡在门外,拿不到生产许可证。加剧了乳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重视奶源基地建设的紧迫性。这无疑为中国奶业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但也对目前奶牛养殖群体中一部分散养、小区养殖和规模小、技术管理落后、产量低、质量安全无保障的企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市场法则,崇尚优胜劣汰。
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是构成此次业界震荡的根本所在。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相当一部分落后生产方式的冲击是致命的,因而有“杀牛”、“倒奶”的议论和担忧。但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来分析审视“杀牛”、“倒奶”现象,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优者发展。
陕西奶业何去何从
“受国际市场冲击以及舆论炒作性的不客观报道的影响,加之消费信心不足,我国奶牛产业正处于艰难转型期,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形势也不容乐观。”李志强说,希望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适度控制进口奶粉数量,启动高产奶牛补贴政策,对小区向牧场转型给予适度扶持。同时,加大对生鲜乳质量监管力度,正确引导舆论,增强消费信心,拉动市场需求。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陕西奶业何去何从?郭庆宏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强化计划集约。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优势,探索组建奶牛养殖联盟。通过联盟团结广大养殖者共同遵守行业规则,建立自律诚信机制,标准化配额生产,生鲜乳质量承诺,市场价格协商,守法诚信经营,抱团申索市场话语权。进而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协调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利益,实现共生共荣。
调整优化结构。建立以300-500头适度规模经营为主体的模式结构,建立草畜平衡配套稳定有效的结构,建立种养平衡配套结构,建立原料奶生产计划与加工、市场供求平衡配套的结构,建立牧场经营管理、技术匹配与规模质量效益目标相辅相成的生产经营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建立退出机制。一是散户、小区要逐步退出;二是观念落后、管理混乱、污染环境、效益低下、无安全保障的养殖企业,也将被市场无情淘汰,未来3年凡达不到单产8吨以上的都将是被淘汰对象,只有让该死的快速死掉,能活的才能活得更好。必须要有这个观念,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也是适应新常态所必须承担的阵痛。
设立准入门槛。按照总规模控制、科学规划布局的要求,探索建立奶牛养殖准入制度。由无计划鼓励发展向有计划控制发展转变,由重数量规模扩张向重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建立目标价格。在落实以上4点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补贴直通车机制。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发生严重灾难性事件和不可抗御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政府应根据国际惯例和产业实际,通过第三方社会组织的调查论证,提出目标价格的上、下底线,一旦市场波动超越底线一定时间后,引起社会消费、养殖企业动荡和严重亏损,即启动直接补贴机制,以保护生产能力相对稳定和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