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遵义市文化惠民活动多姿多彩

2015-1-19 16:38:00  来源:贵州日报  进入论坛

 

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进遵义·赤水活动现场

每天傍晚,赤水市河滨广场上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响起,一台台精彩的花鼓戏等民俗演出将文化大餐送给群众。街头巷尾的广场上响着欢快的音乐,有人健身,有人跳舞,文体活动室有人借阅图书,有人打乒乓球,和谐图景演绎着绿色的畅想,浸润出新的希望……

在遵义市各地城乡,像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遵义市坚持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引领文化发展,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快了文化惠民步伐。

以惠民为核心全力发展“大文化”

2013年,遵义市获文化部、财政部首批授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理念深入人心,穷地区也要办大文化。在遵义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盘子”里,文化发展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政策保障上突出一脉相承,锻造出“政策链”。历届市委、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路径”,形成了目标明确、一脉相承的公共文化建设路线图。2011年到2014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遵义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关于充分发挥文化品牌对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关于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常态化的实施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对照标准、提速建设,从软件和硬件着手,安排和推进了50多个重点文化项目。这一系列工作,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

人才上突出多元发展,打造了“人才链”。坚持“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原则,千方百计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打造“专业队”,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努力实现未来每一个文化领域都有领军人物的目标;培育“乡土队”,建立乡土文化人才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乡土人才使用培养体系,对县乡村三级2500余名文化工作者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实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壮大“预备队”,壮大文化志愿者等文化力量,培育一批业余文艺骨干、乡土文化新星和特色专业人才群体,在组织上引导、在培育中提升、在活动上支持,让文化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资金投入上突出逐年递增,保障了“活力链”。建立“递增式”财政保障机制,始终突出政府对公共文化投入的主导地位,每年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制定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年初排资金、每季抓评估的工作机制。近两年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力量投入文化活动,累计数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重要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另一方面,遵义市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导向,做实、做好、做靓示范区。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高效能、广覆盖,做实示范区。

实现文化活动种类多、参与广,做好示范区。

推动文化品牌活动引领常态化、体系化,做靓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连日来,家住遵义县新民镇的罗军每天都要到镇文化馆去转一圈。他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借书、听戏、看展览,文化中心是建在咱老百姓心坎上的惠民工程!”

遵义市各县市区城乡都有高标准设计、建设的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让市民走近文化、亲近艺术,让书香琴韵成为市民常伴左右、离不开的精神文化享受。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也相继开启了“免费大门”。

遵义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夜郎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故事传说等应有尽有,而且许多还具有地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依托文化资源,高瞻远瞩、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近年来,遵义市把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市级财政文化预算支出为32938万元,同比增长36.68%,高于同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全市2014年创建100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示范型精品点,市级财政每个点安排补助资金25万元,其中20%用于文化建设。

遵义市自2013年获得文化部、财政部首批授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经过两年的创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新建、改建和维修了一批市、县、乡、村文化设施。有市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所辖14个县(市、区)均有文化馆、图书馆,其中达部颁三级以上标准的文化馆13个(达93%)、图书馆12个(达85.7%);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222个,村(居)文化活动室20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分中心1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22个、村(居)基层服务网点(电子阅览室)180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

遵义市特别注重遵义县“囤灯之乡”、绥阳县“诗歌之乡”、正安县“小说之乡”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的挖掘打造,基本形成“一县一特”和“一乡一品”。“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军营”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活动延伸到遵义的每个角落,集聚成名家讲堂助“我听”、好书推荐促“我读”、读书讲坛让“我说”、激励机制引“我写”的良好格局,在全市形成了“阅读、进步、文明”的学习理念。这些文化活动,擦亮了遵义“名片”,提升了其影响力。

遵义市还扎实推进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平均每年开展的送文艺、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等文化活动近30000余场(次),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超过500万人次;大力开展公共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贵州遵义娄山关·海龙屯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有来自中、美、德、瑞等多国选手参赛,是贵州省唯一的山地户外运动国际A级赛事,组织高质量节目参加文化部中国文化交流中心马德里演出,充分展示神奇遵义文化魅力。组织参加西部民歌大赛、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搭建遵义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将优质文化资源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遵义,在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文化,点亮了城市的精神之光。层次多、内容多、覆盖面广的文化惠民工程,让遵义百姓共享文化阳光。

文化惠民造就幸福之“家”

在习水县桑木镇,记者见到该镇的农民刘大勇正在文化站下象棋。“农闲的时候到活动室健健身,有时间到文化站看看书、玩玩象棋、打打扑克,还可以到浴池洗澡,现在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农民刘大勇的滋润日子,也是遵义市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城镇居民有了放松心情的空间,农民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遵义市城乡各乡镇都建设了综合文化站,都配备了健身器材、音响、乐器等;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而且,政府每年都积极组织百日消夏广场、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书法春联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

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遵义本着城乡同步发展的思路,力求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在加大各县市区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也为乡村百姓撑起一片文化的蓝天。

遵义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国栋介绍说,遵义文体活动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格局。2014年成功举办了青少年艺术节、业余歌手大奖赛、中老年健身操和秧歌大赛,各县市区都派了代表队参加。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遵义市三阁公园每天早晚都有多队中老年在跳舞,市民王大妈告诉记者:“国家提倡全民健身,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照顾周到,我挺知足。我的健身操队队员大部分是退休人员,大家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热情也很高,我们会继续壮大队伍,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本文图片由遵义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编辑:秦人
关键词:遵义市 文化活动 服务体系 示范区 文化建设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