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里的婚礼
2015-1-13 11:24:00 来源:延安日报
进入论坛
他和她本是社会最卑微、最平凡的一份子,各自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他和她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男未娶,女未嫁,总以为此生与爱情、婚姻无缘;他和她一前一后住进了福利院,原想在此度过余生,谁想奇迹竟在这里发生;他和她在人生暮年,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这是一份迟来的爱,因为迟而显得愈加弥足珍贵。从他和她身上,我们读懂了困难、不幸、隐忍、幸福,也深深感受到社会养老机制带给“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家一般的温暖。
陈玉清和王英富在婚房中喜笑颜开 辛文静 摄
2014年12月30日,阳光明媚。这天,是富县福利院“五保”老人王英富和城市“三无”人员陈玉清大婚的日子。县民政局、妇联、老龄办这些“娘家人”一大早赶过来,布置婚房,张贴对联,主持仪式,无法比拟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婚房门上张贴着“孤灯照孤影,酸甜苦辣我心知;喜结连理枝,幸福生活谢党恩”的大红对联。王英富笑着介绍,对联是民政局副局长储三学写的,6床被子是民政局送的,结婚照是福利院李娟拍的,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福利中心主任张立在张罗。
52岁的陈玉清穿着红色棉袄,头戴红花,乐得合不拢嘴,一边和大家打着招呼,一边动情地说:“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还能结婚,福利院管吃管住连我的终身大事都管了。”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俗话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陈玉清和王英富就是两个不幸的人。
52岁的陈玉清患有糖尿病、胆结石,身体孱弱,眼角布满皱纹,比同龄人显老得多。她家住在茶坊镇街上,父亲去世得早,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辈子没有结婚。她年轻时是当地粮站正式职工,但却常年请假在家养病,每个月领六七百元的基本工资。陈玉清性格木讷老实,不善于人际交往,曾经一度患过抑郁症,一直没有结婚。而关于她没有结婚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上学名额让人顶替,遭受打击;有人说,在单位上受排挤,有人打击报复;还有人说,谈对象没有谈成,感情受挫;还有人说……要强的母亲常把她锁在家里,说:“你体质弱,干不了活,只要我还活着就把你养着。”
2013年母亲去世,陈玉清一个人生活,没有依靠,孤苦伶仃,生活过得愈加艰难。邻居说,陈玉清的身份证和工资卡信息不符,工资被冻结,她没办法取工资,靠捡废纸和塑料瓶维持生活,弄得自己又黑又脏。
近几年,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的堂弟总是反对,几下就搅和黄了。
2013年7月,富县遭受7·22特大暴雨袭击,陈玉清家的3间瓦房成了危房,她住进了福利院。
与陈玉清不同,王英富家在北道德乡湫塬村,曾经有过一段所谓的婚姻。2007年,52岁的他经人介绍与洛川一女子相亲结婚。“没有登记,就是摆了几桌酒席,把亲戚朋友叫来吃了顿饭。”王英富说。不到一年时间,这段没有法律保障的婚姻因“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女儿离家出走而告终。2014年,王英富满60岁后,因符合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被乡政府送到了福利院。
幸福来了挡也挡不住
在福利院的日子,衣食无忧,每月每人还有50元的零花钱,他们打牌、聊天、散步、逛街,还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让这些苦惯了的人们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
头脑灵活的王英富在福利院办起小卖部,售卖日常生活用品;还购置三轮车,抽空出去卖破烂,偶尔操持老本行给人钉鞋,腰包只进不出的他成了福利院的“能行人。”
2014年9月15日,陈玉清的胆结石突犯,疼得嗷嗷直叫。王英富见状第一时间叫来了护理人员,并协助将其送到医院,跑前跑后为她办理住院手续。出院后,又陪陈玉清到医院做复查,体贴细心。而王英富的小卖部忙不过来时,陈玉清也搭把手帮忙配货。
人心换人心。王英富的真诚、能干、体贴,最终打动了陈玉清。
但是,这次同样遭到陈玉清堂弟的强烈反对。王英富说,有一次他俩出去逛街碰到陈玉清的堂弟,他劈头盖脸就骂:“没经过我同意你们就在一起,简直是胆大包天。”事后,还撵到福利院大闹了一场。
关键时刻,福利中心主任张立挺身而出,他给两个供养人员出谋划策:“你们要想长期生活,就得领证结婚。”11月16日,两人领证正式结为合法夫妻。陈玉清堂弟再出来阻拦时,张立多次做其思想工作,讲道理,讲法律,使其勉强接受了既定事实。麻烦摆平后,张立亲自给两位“新人”策划婚礼,并在福利院里给他们安排了结婚新房。他当着福利院所有职工的面说:“两位老人能走到今天确实不容易,大家应该支持成全他们。”
就这样,两人个不幸的人走到了一起。 福利院护工张红说:“王英富和陈玉清两人简直是绝配,一个性格腼腆老实,一个头脑灵活幽默,经常能看到两人手拉手在小卖部门口晒太阳,王英富还给陈玉清编辫子呢,幸福得很!”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