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全真道龙门派任法融道长以高深的道学修养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当今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他是中国道教协会的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于是乎,民间约定俗成地认可了他中国当今第一高道的坛主地位。
在唐人贾曾诗中“终南佳气入楼台”的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原本是一个“渐与俗尘远,时闻山鸟啼”的洞天福地。突兀的孤崮和周围到处是古木蔽日、幽篁连天。碧云霭霭的簇拥中,庙宇上钟声阵阵、篆烟袅袅;蜿蜒崎岖的石径上,羽客时现、游人接踵。鳞次栉比、殿宇高耸、廊庑对峙、庙貌鼎新的老子祠,已是一派信众诚而仙氛清、布施丰而香火盛的景象。这种空前的热闹氛围,不仅是清平盛世所赋予的,而且更与随着任法融道长的声望不断提升、和他付出的辛劳密不可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些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所遇到的纷杂万端、盘根错节的烦难际遇,心地无形有疑虑而不解者;为前程休咎难判者;亦有人事关系纠结不通而络绎不绝地前往楼观寻求者……,求是之后的他们用道德文化思想,和其光、同其尘,不断拓宽思路,进而释疑解惑,去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任道长对所有决疑者皆以竭其心、尽其力。
任道长是一个脱离了红尘、潜心道学、修得正果的全真大德。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声望日隆的社会地位,与他毕生倾尽心力从事系统地道学学习与研究,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以清醒的头脑、锐敏的目光、聪睿的智慧,平和而又冷静地继续潜心道学的研究与推广,同时把济人利物的善举也融入修行之中。
譬如在2014年的10月,我的朋友、全国九八五院校中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主讲欧洲哲学的博士生导师张廷国教授来秦,说想到楼观台拜访任道长。经过政协周至何凡盟主席与任道长的联系,我们便于8日的下午由西安驱车前往楼观台,途中廷国学兄向我谈及欧洲当今的哲学学术界如何如何推崇中国的老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道德经》。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时常谈及当今研究老子《道德经》很具权威的任法融道长,这次之行,就是想见一见这个“真神”。当我们一行在逍遥阁见到了任道长时,廷国学兄立即对道长平和雅静、道骨仙风的气质所钦佩不已。大家落座以后,道长由《道德经》、《阴符经》和《黄石公素书》到结合时事的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着实让我们一行难以起身告别。
任道长不仅精通黄、老道学、星象易理与预测之术,而且深谙八分之法,笔走龙蛇、楮布云烟。于平和处见境界、在随意时见气象;在不经意间见修养;于率性中见本真。任道长虽年事高而体方健,字里“常无欲,以观其妙”之玄理的挥洒自如而见仙风。他的作品艺术要素虽然与专业书家作品艺术要素不可相比,但却以超出专业书家的人文要素而备受社会喜爱。
大凡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书法一直归于文事类,它和整个以中国传统文化各门类都有着密切的文脉关联,甚至于科技文化人的思维启智也有着丰富的联想。在当今,可以说由于文字之缘,每个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都对中国书法有着深厚的情感。翻开《书林藻鉴》,若仔细品读和分析中国古代自有文字诞生至清末近五千位中任何一个书法家的简历评传,无一不是由立身到立德再立言,在各个门类中是出类拔萃的文化大家,就连曾以汉文化为母体的异域邻邦的书法家亦莫不如此,但其中的专业书法家却似乎是凤毛麟角。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尾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的形势下,那些劫后余存为数稀少的古木枯枝,方才初逢甘露,鹅黄再现。中国书法家协会在1982年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两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综合展、地域性、行业性暨专项性的书法、篆刻展和书法大赛在十年中迅速地推出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全国性的书法活动大潮一浪高于一浪,随之高等院校的书法专业亦应运而生,从书法本科、书法硕士到书法博士,如雨后春笋、人才辈出。一些有见识、有智慧的收藏家,开始以历史为借鉴,重新把能够传世为参考的“三立”人文基础,结合兼具个性、身怀精湛笔墨绝技的传统文化大家的鉴赏标准拿出来,考量书法群体中自己欲选择的对象。正本清源,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直以远离功利为前提的具有高深文化素养的学人雅士表达思想情绪、或用于交往、互相馈赠的纪念品。时代在前进,习俗在变革,但是它在今天仍因专业书法家的独具匠心,所展示给广大群众大美的享受。
历史规律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人文是载体,书法是人文载体上的附着物。书法是毛,文字是皮,语言是血肉,思想是骨骼,文脉是灵魂。再通俗地讲,人文基础是一池水,书法作品就像飘浮在池面朵朵炫丽的睡莲花。据此法则,任道长书法作品的文脉、思想与语言就像汪实满盈的一池水,这一池水就是他以巨大的道学学术成就和永恒的人格魅力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虽然客观上他的书法作品是在艺术含量中稍谦让于专业书法家的作品,但是其强盛的人文分量足以弥补这一小小的缺憾。说到这里,不尽使我们想起汉魏六朝时的天师张道陵,唐宋时的吕洞宾,金元时的王重阳、丘处机,明代的张三丰等,他们于生前当世虽然没有因书法而名噪一时,书法技能亦均远不及同时期的书坛名家,但是却以独特的宗教身份、非凡的传奇人生和虚构的神话文学,让今天的人们作为精神偶像奉以香火且顶礼膜拜。谁若能珍藏他们中任何一位的吉光片羽,无论是云篆符书、还是经籍论稿、信函手扎,或者是翰墨丹青、寓理箴言。那可谓是绝对的珍不示人的匮中秘宝。我们现在可以遥想,五百年后的法融道长在时人心目的地位,无疑就是当今时人心目中的张道陵、吕洞宾、王重阳、丘处机和张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