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每逢教师节,曾经是学生的我们,每个人都心存感动与崇敬。今年,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回顾30年来我国教师政策与制度的突破,喜看教师队伍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真切感受到“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正在变为现实……
从设立教师资格制度到推进教师职称改革,从教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到教师标准化体系的搭建,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30年来,一项项政策、制度的进步与完善,促进了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助推着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理念先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国家意志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我们这样庞大的教师队伍。30年来,我国1600多万名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支撑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支撑着全民族的教育强国梦。而这,离不开国家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根本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
已经从教五十余载的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姜伯驹说,“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教育都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教师都将是最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职业。”
是的,千千万万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政策、制度,把1600多万名教师打造成高素质高水平的生力军,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呼唤。
30年来,将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国家高度,其关键举措步履铿锵——
1985年,我国设立“教师节”。这一时间比1994年国际社会设立国际教师节提前了9年。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1993年,教师法颁布,第一次全面地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法律规定。此后,《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相继出台,从法律上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地位。1996年9月召开的第5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跨世纪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要求优先发展师范教育。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其中,将“教师”设为独立一章,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009年1月1日,我国又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
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前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召开的第一个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年11月,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分别出台了6个配套文件,着力解决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存在的瓶颈问题和突出矛盾。这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项项重要政策、制度的出台,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工作和教师队伍的特别关爱。一份份文件背后,体制机制障碍正在扫清,教师队伍建设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立德树人
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30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提升教师队伍“正能量”。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师德建设政策体系的全覆盖,从而让师德建设不仅成为一种道德的呼唤,更成为一种制度层面的约束。
30年来,我国曾先后4次颁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等规范要求。
1997年、2005年,国家教育部门分别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