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发刊词
这是一次百姓点赞的城市突围。当延安城因山梁围困,多处革命旧址遭到蚕食、大批进城群众难以安居时,延安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做出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平山造地扩展城市这一壮举,以实现革命旧址的安全梦和延安百姓的安居梦、幸福梦。
这是一幅用心镌刻的美丽画卷。延安新区开工建设以来,广大管理者和建设者们顶酷暑冒严寒,堑山堙谷,造出了延安城市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片土地,浇铸着革命圣地的又一座历史丰碑。当一块块地基夯实时,为民务实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当一座座楼房长高时,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断拔节。
突围的城市需要鼓劲加油,美丽的画卷应该记录传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新区的成长过程,看到延安新区的崭新形象,本报从今日开始在陕北观察推出《延安新区专刊》,每月将用一个整版,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语言报道延安新区建设的新动态、新经验,从而使广大读者与我们一起,共同见证一个新延安的崛起!
延安,民族圣地,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光荣与辉煌让这块古老的土地充满了神奇和沧桑。
延安,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当它大步向前的时候,窄沟和山峦却阻挡了它。
面对荣光与困境,延安人用自己的慧眼、胸怀和胆略,掀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上山建城。
困境中,一个城市大发展之梦诞生了
打开卫星地图,就能看到延安90%以上的区域处在丘陵和沟壑中,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只能沿着川道蔓延,从而形成“丫”字的线形结构。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延安中心城区人口近50万,人口密度远高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致使建筑密集、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房价甚至超越了西安。由城市发展受阻所引发的矛盾接踵而来,延安市区有革命旧址168处,大多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延安城区山体上居住的6万多户、20余万人,水、暖、气供应长期得不到保证;每年2000多万前来延安接受传统教育和旅游的人“一房难求”,苦恼不已……
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延安市委、市政府通过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在2011年底召开的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中疏”就是疏解老城密度,在革命旧址保护区范围内只拆不建,从而突出了红色历史和地域文化元素,努力恢复原貌,彰显圣地特色,到建党10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全国人民心中想象的新延安。“外扩”就是依托老城,上山削峁平地,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现代、生态、宜居新城。
决策前,三项论证为可行性把关
9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了延安新区的北区工地,只见曾经的山峁沟壑已变成视野极为广阔的一大片平地,放眼望去,星罗棋布的建筑或在铺设地基,或已处在脚手架的护围之中,11条与老城连接的道路或街区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紧张施工……
在新区管委会,负责新区建设的延安市副市长薛海涛告诉我们,延安新区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延安新区建设难点在岩土工程,主要技术风险有两方面:一是黄土的湿陷性及与其相关的地下水稳定问题;二是岩土工程填方区稳定性及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问题。为此,延安市委、市政府邀请了陈祖煜、张苏民、龚晓南、林在贯、顾宝和、蒋作舟、殷跃平等70多位国内权威专家,分26次对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土方工程技术可行性等进行评审论证。专家们认为,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完全有能力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挖填造地的难题,新区建设岩土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专家们就解决消除黄土湿陷性、科学处理地下水、保证土方回填质量、妥善处理高边坡、高填方沉降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二是生态安全上的可行性:专家认为,实施“平山、填沟、造地、建城”,形成“大平小不平”的若干相对平整的台地,通过地面硬化和整体绿化,有组织排水,回收利用雨水、中水,可以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环境。通过改造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建设新区,可以减少对农田的占用,既保护了耕地,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是资金保障上的可行性:按照测算,新区岩土工程每亩成本不超30万元,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后成本不超80万元,目前延安老城区土地出让金每亩约200-500万元,新区建设资金可自求平衡,同时可为居民下山、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提供更多的空间,降低安居成本。通过新老城区的产业布局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城市活力,创造社会财富。特别是新区建设可为延安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开发提供动力支撑。
开工时,五项措施保障建设有序、安全
用松软的黄土填埋住山峁沟洼,在此之上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城市,这个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仅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也给延安新区的建设者们施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为确保新区建设有序、安全、稳步推进,延安市五项保障措施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原则,确定了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三个片区,控制规划面积78.5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后实际可用建设用地45平方公里左右,预期承载人口40万左右。新区建成后,将改变单中心“线”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以“三山”为绿心,以宝塔为中心,北、东、西三个组团拱卫,“一心三轴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正在实施的北区(清凉山片区)工程,建设用地24.38平方公里,作为延安“中疏外扩”战略的先行区域,宝塔山、凤凰山片区一次规划到位,根据需要适时启动,分步实施,确保城市建设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严格管控、确保质量。新区岩土工程实施之初,延安市已建立健全了施工、监理、检测、监测等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主要环节。在2013年7月份的强降雨中,新区北区一期岩土工程未出现坡面滑塌、填方区下陷等情况,也未对周边区域造成任何影响,经受住了百年不遇强降雨的考验。著名黄土专家、中科院院士周卫健、安芷生在组织20余位专家学者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考察后,于2014年6月7日向中科院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填沟造地和削峁建塬能够减小‘势能差’,有利于恢复原始自然地貌形态,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延安山上‘削峁建塬’的实践经验,有必要在类似地区推广。”延安新区岩土工程竣工后九个月的监测数据表明,多数填土厚度小于30米的区域,其沉降已趋于稳定,预测填方厚度较大区域3年左右沉降也将趋于稳定,达到可建要求。
——多轮驱动、市场运作。新区建设的投入是一个逐年完成的过程,为此,延安市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以社会投资为主,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目前已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签订协议32项,并与建行、农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立融资平台,今年土地出让金可突破60亿元,资金运转已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注重民生、增强活力。延安新区在规划选址、建设时序等方面充分考虑了聚集人气、增强发展活力的问题。优先安置拆迁户、受灾群众、山体居民等,注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配置,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以低廉的房价和优质的服务促进老城区人口向新区聚集,努力建设面向百姓、宜居宜业的新区。在规划选址上,新老城区无缝对接,直线距离约350米,通过街区和山体公园自然连接,使新老城区浑然天成,一体发展;在产业布置和项目建设上,新区科学规划布置高新技术、商贸旅游、金融服务等产业,先行实施新老城连接道路、保障房、灾区群众安置房、学校、医院等一批重要项目,吸引、带动产业和人口向新区聚集;在人口来源上,已确定需入住新区的人口约5万多户近18万人,主要包括安置户、山体受灾户及延长油田和部分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保护生态、良性发展。延安新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绿色、生态、宜居新区的目标,规划绿化率为40%以上,加上保留的自然山体,整个绿化面积在60%左右。同时,规划中注重了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城市新能源利用、绿色交通系统、城市生态自我净化系统的设计,以体现绿色生态、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
建设中,多种合力助推希望之城壮大
正在建设的新区是延安人民心中的一座安居之城、幸福之城,更是一座蕴含了人们许多美好理想的希望之城,所以一直受到来自百姓和政府的多种合力的强劲助推,中、省、部有关部门领导亲临新区指导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市长梁宏贤,市委副书记薛占海、副市长薛海涛等延安市的领导更是无数次深入新区建设第一线,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难点问题亲自解决……
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超常规实施和超常规推进的工作方式已经使延安新区建设刷新了一系列纪录。北区岩土工程于2012年4月17日开工,由于建设工期短、任务重,施工方就争分夺秒抢时间、多措并举抓质量。“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制度在这里司空见惯;战晴天、抢雨天、吃在山上、住在山上、24小时连轴转、加班加点、昼夜施工的场景在这里成为常态……于是,原计划3年完成的新区一期岩土工程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素土回填1.87亿方,整理出12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造地1.8万亩。权威专家检查验收后给出评定:各项工程项目均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工程质量完全合格。
延安市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贾珉亮说:“新区建设另一个创举体现在融资新模式上,因为我们用5000万撬动了140亿元。”原来,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时,延安市委、市政府只拿出了5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但在两年时间里,新区已完成总投入60多亿元,到2014年底,新区累计投资将达到140亿元左右。同时,延安市还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截至目前,已相继与建行、农行、长安银行等33家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向78亿元,到账资金近20亿元,确保了建设资金的运转正常。
目前,延安新区各项建设正在有序向前推进。据悉,北区的岩土工程已全面完成土方量2.16亿方,造地16平方公里。而且,按照“生态、宜居、现代新城”的目标定位,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相关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同时,按照挖方区先建、填方区待沉降稳定后建设和挖方区建高层、填方区建低层的分期分区建设原则,市民中心、市级行政中心、安置房、保障房、商品房、新区医院、北京实验二小分校、北师大附中分校、中国石油博物馆、延安历史博物馆、延安鲁艺博物院、延安知青文化展览馆等及部分城市干道、水暖电等市政设施已全面开始建设,部分建筑于今年底可达到主体封顶或主体工程完工,对周边山体、公园、道路和填方区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预计到2015年年底,新区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全部配套到位,达到入住条件。
贾珉亮指着新区延长石油小区西北边的长青路说:“这里将安装100多米长的双向扶手观光电梯,到那时,人们既可以乘车围绕新区的11条公路上往来于老城和新区之间,也可以从这里方便快捷地直达新区。所以,新区其实就是老城的延续和扩展,新区建成后城市基本格局没变,仍然三山拱卫老城、三川拱卫宝塔,可以说是对延安的历史文化、黄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又一次整合。”
傍晚的延安,夜色愈来愈浓。但建设工地上的灯火已经成片地亮起来,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和金属工具的敲打声交织成悦耳的声浪,拍击着苍莽的群山,令我们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显然,即将突破困境的新延安正在渐渐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