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制图:孙震
编者按
在如何放假的问题上,舆论向来非常敏感。日前,国务院决定撤销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此举本来与具体的假日安排没有直接关系,却再次引发公众对假日问题,特别是“黄金周”去留的讨论。
我们还需要“黄金周”吗?未来的假日制度会发生怎样的转向?在这些问题上,国内学者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日前,我们对持不同观点的代表学者分别进行了专访,力求充分呈现他们各自的理由。我们期待,在假日制度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社会能有更多理性的声音与讨论。
每年“十一”黄金周前后,长假的存废问题总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9年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从2000年起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小长假。2007年,国务院对节假日安排作出进一步调整,决定取消“五一”黄金周。
14年里,黄金周的运行情况如何?根据全国假日办历年公开发布的假日旅游统计报。记者发现,历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接待游客数量一直呈递增趋势,14年间增长了6.2倍。2000年的“十一”,全国共接待游客5980万人次,2001年小幅增长7.0%,达6397万人次。2002往后到2011年,“十一”游客数量增长进入快车道,除2007年增速为9.6%,低于10%外,其他年份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2002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游客增长速度超过20%。到了2011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首次突破3亿人次大关。
2012年“十一”黄金周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通知,进一步助推了节假日旅游出行的火爆。当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在2011年3.02亿人次的基础上,暴涨40.9%,达到4.25亿人次。然而在2013年,“十一”旅游市场突然降温,游客数量仅增长了300万人次,增速突降至0.7%。
在旅游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黄金周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相比于2000年,201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增长了8.7倍。200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为230亿元,之后的几年中,旅游收入一直以高速增长,所有年份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个别年份高达30%。2012年,在旅游人数突增的推动下,“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增长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4.4%,一举突破2000亿元,达到2105亿元。但2013年,由于旅游人数增长乏力,旅游收入增长仅6.1%,为2233亿元。
黄金周出现的目的之一,在于发展假日经济,通过在节假日期间集中购物消费,带动供给增加,以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然而,与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不同, “十一”黄金周运行14年来,其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却相对乏力。
分析发现,2000~2013年,“十一”黄金周人均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率最高的年份2013年,增长率也仅为6.8%。在2002年和2009年,人均旅游消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3.1%和-1.6%。2013年,“十一”黄金周人均旅游消费额为522元人民币,仅为2000年(384元人民币)的1.4倍,即只比2000年增长了40%。
有分析认为,“黄金周”这种假日经济形式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推动并不明显。集中爆发式的休假导致假期之后的低迷,集中休假所带来的生产能力扩张也可能是一种产能浪费。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推算发现,推行“黄金周”制度之前的年份,国内旅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是28.8%,而实行“黄金周”制度后的年份,国内旅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仅为17.8%。
不仅如此,由于大量游客扎堆儿,黄金周也开始显示出了种种弊端,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问题。2012年“十一”黄金周,是高速公路对小客车免费开放的首个节假日,据交管部门统计,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是2007年“十一”黄金周全国交通事故数的近19倍,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25万元。
与此同时,“十一”黄金周中,许多景区也因超负荷运转而导致治安事件频发。2012年10月2日,陕西华山景区因没有提前向游客发布“预警”,滞留上万名游客,浙江普陀山景区也滞留上万名游客。2013年10月2日,贵州西江苗寨景点,苗族风情歌舞吸引几千人观看,观众为抢座位发生口角,场面一度失控。
随着黄金周所存在弊端的日益凸显,社会上出现了关于取消黄金周,落实带薪休假的呼声。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与带薪休假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后,这种呼声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带薪休假的落实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难题。未来,随着公众休息休假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黄金周是去是留、假日制度如何改革,将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