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安康,地处我国四大母亲河“江河淮汉”之汉水上游,北依秦岭,南靠巴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山水与当地原住民最朴素的依存图景。几千年来,安康一隅风云际会、世态变迁,唯一不变的,就是人与这方山水的相处际遇。
除了时段不长的悖行与逆施,安康人与秦岭巴山汉江都相处宴然。因了独特优异的山地条件,安康全境是漆麻耳倍桑药茶的天堂,号称万宝山;从古代到今天,安康的物产仍然是响亮一方的名头,可以畅想与褒奖。
春秋战国以降,安康人与汉江结下不解之缘。在众多的安康地方文化传承中,水的元素无与伦比。在汉江划龙舟,成为汉水文化的集大成者。缘生于诗经时代的龙舟活动,至今是安康人心中最大的情感依恋。
没有山水,安康人可能不会和你谈生活,谈发展,谈天下,甚至谈友情。
文化血脉中的绿水青山
在安康的精神流变与社会兴替中,安康的山水带给了安康经济繁荣和人的精神愉快,成为了一种用之不尽的“资源”。安康人“乐山”,因为山蓄财富;安康人“亲水”,因为水蕴生机万物迭至。安康土著也好,湖广移民也好,都是这方山水养育了他们,汉水如果视作血脉,那已经流在安康一代一代人的血管中。
自有移民兴起的明清时代始,安康的农耕文明快速崛起,就是得力于山水。垦山造田,留下数量可观的明清老田,至今造福后世;舟旅东出,兴旺了安康的商业文明。至今民间散落的众多小型水利灌溉设施,很多都在发挥作用。在安康的历史碑存中,有一类禁山碑,就是防山火、禁滥伐、明界畔,很长时间林木得以保护,特别是大树森森,人们敬为神灵。
在近现代转换过程中,人类走了很多弯路。安康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急迫需求,自然与人的对立产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了自然生态的“局外人”,对青山绿水的依赖和感情逐步淡然,甚至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穷乡僻壤”、“一文不值”的代名词。安康为了摆脱贫困,几度刮起了“黄姜热”、“采矿热”、“养殖热”,绿水青山一度被过度开发,环境生态遭到破坏,结果是人未富,山已空,大自然的惩罚毕至。人们“看山不是山,不是过去的母亲山、父亲山;看水不是水,水带来五谷生长,更多时候带来的是灾祸。”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要青,水要绿。”这是安康人彻悟与自省自励的新变革,安康人哪能没有青山绿水呢?
彻悟,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安康属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心地带,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属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康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江清水供北方”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保护绿水青山,不仅是安康人自己的事情,更是全省、全国的大事。
另一方面,安康人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已恶化生态环境的治理高投入、低成效的窘境,对那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已难再恢复的区段,安康人印象与感受深刻。一个漫长的时间成本,一个高昂的经济代价,看似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却造成长期治理难的经济负增长恶果,这是安康人学懂了的经济社会学课程。
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资源优势,是安康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未来之所在。这个共识形成了,来得不算太晚。
家国视野下的绿水青山
安康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从最初认为这仅仅是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的需要,因而牢骚满腹、颇多微辞,到感叹保护好这方山水最大受益者其实正是自己,这是认识理性与情感理性的飞跃。更高的认识是,环境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今天,当在全国很多城市沙尘暴、PM2.5爆表、地下水污染等等伤透脑筋的时候,安康人民在依然优良的环境中享受着绿水青山。安康人有了两个情感交集点:于家,门前应是绿水屋后应是青山;于国,安康不能置身于国家利益之外,保护理所当然。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多赢。何况保护本身,也有国家巨大的资源性补偿进帐。安康正在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不仅能留得住,经济还能快速发展。
今年,经国务院同意,安康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此次全国共有16个地级市成为试点示范单位,陕西仅有安康市位列其中。这对安康来说,既是荣耀,也有压力,也更显安康在全国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
一方面安康要加快发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对于安康的定位是限制开发,但不是限制发展,不加快发展就不能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必须循环发展,不循环发展,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发展成果必然受损甚至消失,发展质量最终经不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对安康来说,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安康所确立的发展思路,是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生态与富裕有机连结,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使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与发挥生态优势的经济价值相协调、相统一。
家国情怀,两个层面,一个境界。安康进入国家生态建设大战略,并因之奋力,是安康人民家国情怀的最生动体现。
真金白银梦想下的绿水青山
仅以近十年论,安康在调整转型中,先后关闭污染和有污染风险的企业1000多家,过去山上开矿、山下冒烟、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河道断流等境况得以改观。同时植被上山,人口下山,还空间于自然,安康十年生态超常恢复。当然付出也是巨量的:以年减少工业产值上百亿、减少就业岗位10万多个,一度成为全省发展垫底。这伴随着另一个数字:安康曾多年为全省劳务输出率大市,人的外出恰恰显示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没落。
安康在选择。选择的结果是走循环发展之路。
几届市委、市政府先后探索实践安康的发展路数,最终精准于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这个路怎么走?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山、水、人为基本生产要素,全力发展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的产业。这是安康新时期的真金白银梦。
山——山林经济为代表。安康耕地资源稀缺,但山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81.6%,农业要做大,必须上山入林。市山林经济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山林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220亿元,到2020年山林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280亿元。2013年,新建特色经济林35万亩,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已经发展到63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比2012年净增1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2623元,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山林经济成为安康市循环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
水——涉水产业为代表。水是安康市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与全省乃至西北相比有量的优势,与全国相比更有质的优势。安康市水能资源丰富,全市适宜水产养殖原生态大水面30万亩,开发利用20万亩,2012年水产品产量3.8万吨,2014年水产总量有望达到4.5万吨。随着水域和湿地综合利用,更多的水面可以做涉水产业。安康大胆地给自己定位“西部水城”和“西部重要的涉水产业基地”,实现“水养人”、“人养水”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梦想季的产物,更是安康多年生产开发实践的结晶。往前走,往大做,吃准这个定心丸,安康真正拥有“安康”。
人——劳动密集型产业、三产服务业为代表。加强与发达地区县对县、园区对园区的合作,立足于整条产业链的转移,大力引进资源低消耗的下游配套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度,努力把安康建设成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聚集示范区,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安康的农林,可以大有作为,功能农业、设施农业、林下产业、涉水产业,即为劳动力就业提供空间,更为有志于生态产业开发的工商资本拓展了天地。稳定的人力资源,是安康又一个巨量优势。
财——资本洼地,财富高地,这是财富涌流的两个表述、一个共同的境界。安康近十年是招商引资大发展的十年。成功的秘诀可能只有一个:环境。而这个环境需要赋予其新的境界,就是优势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好山好水是它的外在表证,可持续、可再生、可循环、可拓展,这样几个评价因素,可能是很多外来客商把大把大把真金白银投向安康的底气所在。从市招商局正式成立的6年时间看,从2008年的47亿元到2013年的268亿元,引资直线上升。这些资金都极大地激活了安康的发展。以宁陕、石泉、岚皋、紫阳、平利的生态旅游情况看,巨量资本的进入,其看中的就是一个不可替代和复制的自然环境。而优势的自然资源是未来最不可多得的战略性资源。
如同中国房地产曾经拥有的十年辉煌一样,种种趋向表明,中国的农业正在成为下一个十年经济聚焦的领域。安康的十万大山,一江清水,川道田园,森林湿地,优异的光热水条件,南北适宜的地理位置,都将具有明显的生态产业竞争优势。
安康人明白,环境,无论是自然资源的,还是政策资源的,抑或是人文资源的,都必须体现和谐发展、永续发展,安康的大生态建设,正是在做着这样一个大环境。
近年来,安康坚定地唱响两出大戏:保护,保护和恢复青山绿水,以大瀛湖治理为代表,其效可昭日月;循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扩升增”七字经同念,把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作为引领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工作来抓,努力探索限制开发区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以分布各县区的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家庭农林场、新型现代农业企业为代表,其高声部是“飞地经济”的破萌与发育,在更大视野空间布局安康的经济资源配置。
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的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合作示范区带动作用开始显现,富硒食品产业占六大支柱工业的比重达26.6%。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速,生态旅游快速向周边市场拓展。
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在资金扶持、用地调整、税费优惠等方面落实了配套政策措施。今年实施基础建设项目20个、投资8.6亿元,落实入园企业13个。
丹治二期、汉江综合整治、瀛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今年造林36万亩、义务植树735万株,高新区三大生态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上半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3%,至去年底,我市10座县区垃圾处理场,9座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
基于生态优先考虑的安康,在调整转型中调整好了自己的姿态,十万秦巴山,千里汉江水,都是安康特色发展戏的大舞台。调整让安康因袭的包袱更少、前行的步伐更快。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299.6亿元、增长11.6%,财政总收入33.47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增速处在全省前列位置。
变与不变,都是为了安康的伟大梦想。实现梦想,必须让青山绿水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