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县级市。境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额尔古纳市辖区总面积2.8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671公里,下辖两镇、两乡、两个办事处,总人口8.5万人,13个少数民族。境内有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额尔古纳市是呼伦贝尔市的缩影,大草原、大水面、大森林并存,蒙、汉、回、俄罗斯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处,历史上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发祥地之一,曾被誉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后,额尔古纳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对北开放的最前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旅游、外经外贸、乳业成为额尔古纳市新兴支柱产业。2005年额尔古纳市被评为“全国十佳可持续发展案例”、荣获“2005CIHAF中国住交会-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城市”、室韦乡名列“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前茅,一个经济繁荣、民族和睦、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正日益崛起于祖国的北部边陲。
额尔古纳市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片绿色净土,是一块未经人工雕琢的天然美玉,是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园。
额尔古纳作为蒙古民族的发源地,在2.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草原、森林、湿地、界河、口岸并存,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年来,额尔古纳市在呼伦贝尔市的大力支持下,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截至8月末,接待游客301.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4%和268%,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
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源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头古城遗址、岭北金界壕遗址。额尔古纳市不断探寻蒙古民族发源史,开发黄火地考古公园、奇乾古遗址群、札木合部落,配合呼伦贝尔市打造自治区重点旅游项目——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把额尔古纳打造成为蒙古族寻根祭祖之地和蒙古族源文化交流中心。
额尔古纳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全国唯一一个俄罗斯民族乡——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和自治区唯一一个回族乡——三河回族乡。浓郁的地域民俗和民族文化是吸引广大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俄罗斯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大力发展民俗家庭游,向游客展示独有的民族风情。
额尔古纳市拥有全区70%的中俄边境线和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额尔古纳市在发展对俄贸易的同时,将跨境旅游作为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和额尔古纳边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不懈努力,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和“ATA单册证”业务相继获批,方便了赴俄旅游证照办理和双边居民往来。黑山头口岸国门建成,与俄罗斯联合举办中俄“界河大舞台”,开展了界河游等项目,逐渐形成了以“河岸看演出、河上坐游艇、桥上临国界”为核心的观光游览方式。
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也是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额尔古纳市坚持项目驱动,实施“双十工程”战略。累计投资17亿元建设了十大旅游景区:以游览自然风光为主的莫尔道嘎原生态森林旅游区、湿地景区、哈乌尔河景区、白桦林景区、草原在这里景区、临江原生态公园;以感受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主的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弘吉剌部蒙古大营;以体验俄罗斯民族风情为主的恩和、室韦魅力名镇;以领略边境风光为主的中俄界河景区。未来还将计划投资55亿元,重点规划打造包括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哈撒尔古城遗址公园、奇乾淘金遗址公园、黄火地考古公园、敖特尔森林公园、恩和哈达龙江源景区、乌兰山红水泉景区、颐和生态园、札木合部落在内的十大旅游景区。依托重点旅游景区的点状布局,带动旅游产品的线状开发,不断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更是旅游的生命力。额尔古纳市开展抢救式保护民族文化活动,实施了百年民居保护工程,重点保护俄式“木刻楞”原始建筑。专门组建了民间文艺队伍,搜集了《欧迁履光》、《一把抓》等民间故事,印制了《走进你——蓝色的故乡》等音像制品。邀请俄罗斯毗邻地区文化团体来我市组织文艺演出,使游客不出国门就能近距离感受异国风情。隆重举办巴斯克节庆祝活动,并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传承了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建设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内蒙古俄罗斯族博物馆,向游客集中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相继举办了哈撒尔国际射箭节、国际博克邀请赛、“哈撒尔与额尔古纳”研讨会,并对黄火地遗址、奇乾古遗址群、黑山头古城遗址开展考古规划建设,深入挖掘蒙古族源历史文化。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在丰富旅游发展内涵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健康发展,形成了文化与自然互补的人文旅游景区。
额尔古纳市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吸纳社会资金对旅游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采取多种模式筹措资金,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一是政府独资模式。在发展旅游业初期,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文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市政府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了湿地、白桦林、草原在这里、哈乌尔河、中俄界河等景区。通过政府的投资引导,使景区达到标准化、秩序化运行状态。二是企业独资模式。引进企业进行投资,加快旅游项目快速落地。如投资3.5亿元建成的莫尔道嘎原生态森林旅游区、投资3.3亿元建设的贝加尔会馆、投资1亿元建成的额尔古纳大酒店;呼伦贝尔旅业集团投资1.5亿元正在建设的冰泉度假小镇、海德集团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的新三维马业园区。三是“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政府与有资金、有营销、有客源的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政府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以资源入股,招引企业共同开发。今年,额尔古纳市与呼伦贝尔旅业集团共同投资1.5亿元,本着“政府控股、企业经营、共同管理、利益共享”的模式升级打造白桦林景区。这种模式既能保证项目符合规划、有序规范建设,又能解决政府资金短板,实现了利用“小杠杆”成功撬动“大市场”的目标。
俄罗斯族民俗生活、文化特色、民居特点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独具特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额尔古纳独特的民族风情,自2001年开始,全市大力发展俄罗斯族家庭游,至今已经成为呼伦贝尔市乃至内蒙古旅游的品牌产品。目前,全市共有家庭旅游接待户和家庭宾馆448家,床位2.4万张,每户年平均收入达3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为扶持培育家庭游快速发展,2004年政府选择10户家庭游示范户,给予每户2万元扶持资金,通过示范引领,使家庭游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形成今天的“燎原之势”。同时,市政府协调农村信用联社于2010年启动了“民俗风情乡村游贷款项目”,对家庭游初始创建户进行融资授信支持,给予降低贷款利率、优化贷款手续、政府部分贴息等优惠政策。至今已累计发放贷款5000万元,带动民间资本3.8亿元。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但丰富了百姓的钱袋子,还提高了劳动就业率。目前我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间接带动社会就业2万余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额尔古纳市以呼伦贝尔市旅游大会为新的起点,把握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生态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赴俄跨境旅游四大特色品牌,把额尔古纳建成体现森林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真正成为呼伦贝尔的缩影和名片,成为中国新的旅游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