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2014年8月23日,AFS来华学生在慕田峪长城。资料照片
编者按
中学就出国留学并不鲜见。但中学生毕竟存在年纪小、生活经验不足、语言能力有限等问题,中学生该通过怎样的渠道出国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期,记者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展开了采访。
1981年,教育部与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开展合作,并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负责执行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
成立于1914年的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是一个旨在促进全球对话、推动世界和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袖的志愿性多边国际组织,以中学师生、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为主体、以入住志愿接待家庭和就近入学为主要交流方式,以志愿者支持和社区服务为主要特色,在全球拥有59个伙伴组织,超过2300个双边项目在1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总人数累计超过450000名。
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主要指中学生出国项目)即选拔优秀的中学生赴国外参加为期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国际教育、文化交流项目。被AFS录取的学生会在每年秋/春季抵达国外,入住当地志愿者接待家庭,在就近的中学与当地学生以及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AFS国际学生一起学习语言、文化和基本课程,并参加各种AFS、学校以及接待家庭组织的活动。AFS项目参加者不仅需要学习外语、文化、基本课程并参与国外的教育活动、体验国外的教育模式,还会在项目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独立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所以,AFS的价值在于将跨文化教育视为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相互对话;通过留学课程,学生们学到了国际化的知识;而通过跨文化交流项目,学生们将获得跨文化理解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能力。在33年的时间里,我国在全球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伙伴组织,在中国国内与20多个省市教育单位及上百所中学、大学合作开展AFS项目,项目人数总计超过5000人。
一个世纪以来,AFS组织基于跨文化学习建立了系统的教育目标,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加上数以万计的志愿接待家庭,为AFS学生创造了常规教育无法企及的跨文化交流环境,使超过460000名学生具有了“世界公民”体验。未来,无论他们身处哪个领域,他们身上都带着AFS的鲜明特质:精通外语、视野开阔、善于沟通,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见识。
量身订制学习计划——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
“一年,我最舍不得Josefina(约瑟芬娜)。我愿用我所有能想到的言语来感谢她,表达对她的尊重和依赖。”说到这,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谢南薇的眼眶湿润了。Josefina,是她在西班牙哥拉纳达交流时的语言老师。求学期间,谢南薇一直在上Josefina为外国学生开设的西班牙语课,为了提高她的西语能力,Josefina没少花心思——为她量身订制学习计划,追着找她聊天培养听说能力。“直到有一天,我已经能和当地同学进行辩论,我才意识到我语言的进步!”
聊起刚刚结束的西班牙生活,活泼、开朗的谢南薇仿佛还在梦中。“一提起西班牙,大家就会想到斗牛、弗朗明戈、火腿、足球等等。可是在我心里,西班牙就是西班牙,没有联想,也不需要什么代名词。就像喜欢一个人无需列出对方的优点。”
在异乡西班牙,一切都是新鲜的。熟悉饮食、修习课程、体验风土人情,对谢南薇来说,一切都很特别。“这一年我没能走出西班牙去领略欧洲其他国家的风情,也没有在考试上取得骄人的成绩,但这一年的经历使我的人生观悄然改变。我的期待和目标不同于以往,我的视野提升至整个世界。我借AFS这扇门跨出国界,一窥外面的天地。之前,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自己,对未来还十分迷茫,经过这一年,我看清了自己未来的方向。”略显羞涩的谢南薇这样告诉记者。
入住接待家庭——变身当地文化的亲历者
现就读于香港大学艺术史和社会学系的李伊宁告诉记者:“现在回忆起来,AFS的感觉就像甜蜜的初恋。”2007年,在安徽合肥第一中学就读高一的李伊宁赴瑞士交流。在她看来,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把中国的文化带出去,再把外国的文化带回来,文化交流更是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冷静的思考,学会批判性地看待差异和问题。
在瑞士期间,她深深地感受到超越国界的爱心和友谊,因为她所入住的接待家庭中每一名成员,都给了她很多的关心和浓浓的爱,她说,自己愿意把接待家庭对她的爱和温暖一路传承下去。
同样作为AFSer(指作为家庭成员生活在当地的志愿接待家庭的学生)的关鑫玥,曾在2005北京109中学读高一时赴挪威交流。后来,她考上瑞士库尔理工大学,开始留学。毕业后,她回国创办了旅行社,致力于为高端人士提供私人旅行定制服务。
关鑫玥不无感慨地说:“与留学生活相比,AFS文化交流生在海外的生活绝不是一个旁观者,因为作为一名AFSer,入住当地接待家庭,就能很快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当地主流文化的亲历者。”她告诉记者,与接待家庭成员相处,锻炼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后来无论是留学还是创业中,她都能发挥自己在AFS文化交流期间练就的能力,迅速投入到全新的环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体会学习感悟生活——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把时间的镜头拉远。现就职于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的董建武进入了记者的视野。2004年,正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第一中学读高一的她,随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前往德国小镇海利根豪斯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生活。在那里,她收获良多,直至10年后的今天,那一年的德国生活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交换生活让我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上大学后,我一直参加各类英文演讲和辩论比赛,收获良多。”
现在使馆从事翻译工作的她,依然深受德国“严谨之风”的影响。“使馆翻译工作不容许我有任何马虎大意,一个词的使用不当都可能使会议双方产生意想不到的理解误区。在这方面,德国人给了我太深的影响。因为严谨,工作甚少出错;因为有计划性,工作起来不会手忙脚乱。许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才更深刻地明白,德国那一年,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一门新的语言,还有德国人做事的风格。严谨、有计划、守时,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想做到这三个简单的词语,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十年前的AFS交流体验,也许我的人生道路会是另一番模样,或许会很平稳,但一定没有现在这样精彩。我庆幸在那样一个青葱岁月,在那样一个思想初步形成的年纪,能有机会体验一年的海外生活,开阔了视野和眼界,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经过那一年,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发现,其实我们自身的能力远超过自己的想象。”董建武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晋浩天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