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60年,在历史的长河间只不过是很短一瞬间,但对于榆林于人民代表大会而言却迷途珍贵的一段历史。为了记录人大制度在榆林实践的历程。今天我们将继续推出《亲历者说》,通过优秀代表典型事例,重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光辉历程,回溯他们当年与人大有关的点滴故事。
人物简介:赵存发,男,汉族,1958年9月生,神木县西沟办事处人,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程度,该同志1984年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1989年至2013年3月份任西沟沙沟峁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县委任命为西沟乡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 2013年办了离岗手续。现是市人大代表,神木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现负责上榆树峁园区全盘工作,神东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恒东煤化公司董事长。西沟办事处沙沟峁村的碱房沟小队早在1980年就实行了家庭联组承包责任制,至此后,村民们自给自足,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
改善落后条件 让群众吃上饱饭
1984年村里换届选举,赵存发担任了村委会主任。1989年,改选为沙沟峁村党支部书记,担此重任后,他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年纪轻轻(只有30岁)就得到了乡邻的信任、支持,当了一村之长;发愁的是:群众相信他,也对他抱着极大的希望;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干一番,能否改善沙沟峁村烧石灰,赶驴车贫穷落后的面貌。当时的沙沟峁村,是西沟乡及远近闻名的穷村子,村里的自然条件相当差。当年他自筹资金,找朋友,跑亲戚,多方协调争取,为村里争取了一个大项目:黄河中游局防止水土流失的流域治理骨干淤地坝;二年多的辛苦,淤地100多亩,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架设了高压线,修了通村公路,吃上了自来水,维修了电灌站,新修了学校,解决了村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沙沟峁村群众从此吃上了饱饭,家家户户开始烧砖修窑,改善家居生存环境。
创办联股煤矿 让群众初步致富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先后外出,学习、考察人家先进村的致富经验,回来后,经过支部讨论,决定创办煤矿,办矿要钱啊,群众刚吃饱饭,那里有钱投资煤矿呀!召开村民大会后决定正式提出创办煤矿一事,他动员群众,耐心细致的给群众讲办煤矿的好处,发动群众入股,社会投股、银行贷款。几经周折,凑足了85万元办矿资金,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终于在93年,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村办煤矿。正当他准备办矿挣钱的时候,当时的煤炭市场“黄”了,产下的煤无人问津,卖不出去。许多的矿主纷纷转让股份,有的甚至还卖矿,他还是恒下一条心,绝不能因为市场一时的不景气就放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抢云帆济沧海”。2001年,煤炭市场逐步好转,他鼓励村民贷款投资煤矿的事终于有了回报。当年,村里人均纯收入上升到了1万元。全体村民实现了初步致富。
改革参股分配 让群众共同富裕
2002年后,煤矿市场实现了根本好转,1吨原煤由原来的十几元上涨到了一百多元,年纯利润达5000万元。为了村里的和谐。他将煤矿年纯收入的一半按户口分给村民;另一半按股份分给股民。各家各户的年收入基本均衡了,由此矛盾少了,基本上实现了共同富裕。
顺应转型升级 让群众长远富裕
随着新的煤炭政策的出台,资源整合,转型升级、关小上大、走节约、循环经济之路已成当务之急。碱房沟煤矿与三江公司梁家村井田进行资源整合,建成井田面积为12平方公里,年产120万吨煤的现代化大矿。沙沟峁村一、四组村民占股25%,可开采20余年。这一整合与转型,增强了煤矿后续发展力量,实现了长远可持续发展,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情,让群众长远致富。
如今的沙沟峁村,真正实现了高标准的小康生活。煤矿年纯利润一亿多分给了村民,村里人均纯收入高达3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