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泥河沟,佳县黄河岸边的古村落,这里是孕育了代表佳县历史图腾的千年枣园所在地。泥河沟不同于一般黄河岸边的村落,三面环山,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石山围成的村落变成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聚宝盆,可谓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8月6日,伴着小雨走进千年枣园,一种难得的清新感扑面而来。古枣园中一棵棵枣树,枝干粗实硕大,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神韵毕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古枣林。目前,古枣园内存活着100多株千年枣树。”佳县原红枣办主任高峰介绍。
枣树活化石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只有听到黄河涛声的枣才是最好的枣。黄河滩背风、聚气儿,很少遇到自然灾害。泥河沟的环境更加特殊,聚宝盆的地形使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到了秋季,枣果成熟的时候,这里温差又大,极其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泥河沟的油枣也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直到现在,全村174户、总共806个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红枣种植。
2011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被枣树专家认定为我国乃至世界枣的重要起源地和栽培中心。因为这里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
泥河沟现存的古枣园规模空前:核心枣园的面积达36亩,矗立着1100株古枣树。其中有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枣树王”,被《中国红枣志》誉为“枣树活化石”。枣树们多代已开始同堂,子子孙孙,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长状态。这不仅是佳县,也是中国古农业文明、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记载了中国古农业文明、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014年4月28日至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议上,佳县古枣园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不仅为世界认识了解中国枣文化提供了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也有助于其成为陕北红枣产业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评议之前,佳县古枣园被认为是最没希望选上的,因为与他一起评议的福州茉莉花茶、江苏兴化垛田相比,它知名度差远了。但是,当念完佳县古枣园的评审资料后,几乎所有专家(除日本专家)一致通过了佳县古枣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代表佳县赴意大利领奖的佳县科技局副局长武忠伟兴奋地说。
百姓的“救命粮”
据当地人介绍,泥河沟的古枣园里胸径超过3米的枣树就有3棵,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径达3.45米,体高13米,年龄已经超过1300年。胸径在2米以上的还有30株,胸径在1.5米以上的还有106株。此外,就在泥河沟村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还散落着几处古枣树群落。
事实上,古枣园系统以枣粮间作和枣的庭院栽种为主要模式,其耐受性较强的特征保障了黄土高原贫瘠自然条件下当地群众的生计和健康,民间百姓对这种“救命粮”也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情结,对枣树赋予了更多的希望。
在过去发生灾荒后粮食严重短缺的年月里,被称为“铁杆庄稼”的红枣曾经帮助无数佳县人熬过饥荒。同时,在泥河沟,就有“一日吃十枣,医生不用找”、“一天吃三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现代医学分析表明,泥河沟古枣园枣果中多糖等功能成分明显高于其它枣。有人统计过,古代中医配方,有50%、60%的要用到枣,枣是最常见的药引子,它有调和作用。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佳县的油枣还消灭过当地发生的一场瘟疫。于是,才有北京《同仁堂志》中留下“葭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的记载。
泥河沟人感念古枣树,爱戴古枣树,延续千年古枣园已成为泥河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枣的文化、枣的神圣早已融进当地人的生活之中。
“佳县的红枣文化底蕴太深厚了,除了敬拜枣神,生活中也处处体现枣文化。像枣糕、枣粽子、枣脆饼、枣焖饭这些饮食和枣串串、枣篮篮等工艺品,都见证了红枣久远的栽培历史和文化。”佳县科技局局长王存富说。
生态陕北不能缺枣树
在黄土高原、黄河两岸的坡地上,基于枣树生物特性发挥出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佳县枣树面积已经达到80万亩。这些古枣树的子孙,让过去荒凉的黄土高坡披上了绿装,其巨大的生态功能也日益凸显。
由于枣树的适应性强、耐干旱,在非常瘠薄的盐碱地和风沙地上面能够成林,能够起到很好的生态作用。枣树枝叶拦截了雨水,加上各种集水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近年来,佳县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观。
与此同时,由于红枣的经济效益可观,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大兴栽枣树。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红枣栽培种植。把红枣产业当做当地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现代农艺措施,上了山的枣树有了很好的产量。
每年金秋十月,这里漫山遍野红枣飘香,枣像红玛瑙一样,树上、田里、房前屋后,一堆堆,一团团,整个一个红枣的世界。老百姓人均收入的50%来自红枣。全县年产红枣2.25亿公斤,产值达10亿元,红枣变成了枣酒、枣饮料和各种方便食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枣的深加工让佳县的枣逐渐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枣树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红枣已真正变成农民眼中的“金蛋蛋”,红枣收入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我不敢说佳县古枣园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到底能给佳县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是对佳县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前,外国人大多不认识红枣,现在申遗成功后,国外就是我们巨大的市场和努力的方向。”高峰充满信心地说。